505大选一过,一些准备竞选巫统中央党职的领袖率先发表种族性言论,宣告党选季节的开始。从马华公会的党争,到民主行动党中委会重选,再到伊斯兰党的署理主席职激战,国内政治已经从大选政治转向精英政治。群众,都成了看戏的观众,也只有看戏的份。
历届巫统党选的一大特征,是候选人总是以种族性言论发动攻势,抢占媒体版位。今年巫统副主席职激战下,更有候选人借助官职之便,让未审先扣的恶质法律条文死灰复燃,突显本身是比前首相马哈迪儿子慕克里兹更推崇马哈迪主义的政治精英,俨然就是马哈迪主义遗产中,负面遗产的一部分。候选人想必也计算好,反对与批评的言论,可以帮他赢取更多党内基层的支持。只是这一来一往之间,大选前说好的政治转型,大选后兜兜转转,犹如点燃的一道符,瞬间化为灰烬。
这一来一往之间,也让我们看清,不管高龄的马哈迪身体状况如何,巫统与马哈迪主义已经是一体的两面。如果这一次马哈迪的儿子没有败选副主席职,也只是换了人,脑袋还是一样的。只是这“脑袋”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深远。反观马华,一次又一次内卷化的斗争,毫无新鲜感,也与国家发展的未来扯不上有意义的联系。
除了巫统,最有看头的党选要数伊党党选,以及明年人民公正党的党选。这一次伊党党选,有论者认为,还好末沙布(Mat Sabu)蝉联伊党署理主席职,否则民联前景堪忧,笔者不敢苟同。相反的,笔者认为,这次伊党党选,重点不在于民联的未来,而是在于国家发展的未来。
改革的下一步
笔者在吴彦华与潘永强联合主编的《未完成的政治转型:马来西亚2013年大选评论》一书中,写了一篇〈民联选后的前途〉。在该文中,笔者认为:“505大选后,朝野政党皆进入党选季节。民联三党个别的党选,对个别政党内部的冲击可以很大,对于民联的合作基础却不会有大冲击。派系是政党政治的常态,党选后,不管三党内部是哪一个派系占上风,民联的持久性不取决于派系,而是取决于布城之路。”
对巫统而言,不管哪个派系掌权,只要巫统仍旧执政中央,马哈迪主义的幽灵将继续笼罩巫统的治国之道。换句话说,马哈迪儿子慕克里兹的败选,并不表示马哈迪主义告终。更重要的是,虽然巫统具备自我修复的能力,但其治国之道老矣,没法在具体的治国之道上大刀阔斧,开创一条新路。
对民联而言,只要布城之路仍旧可行,就算末沙布没有蝉联伊党署理主席职,伊党还是会留在民联,因为大家心知肚明,民联是布城之行成为可能的基础。这一次中选的伊党中委,有一半具有改革推手的特征,他们对于国家发展的未来,具备了有意义的联系。
如何诠释这层意义呢?民联是布城之行的基础,而治国之道正是这个基础的框架。505大选显示,欲终结旧政权,并非只是攸关选举。如何取代巫统政权形塑的世界观与马哈迪主义遗产下的治国之道,是所有民联改革推手的要务。
505大选的落幕,也宣告民联蜜月期的结束。民联三党,并非只有伊党才有保守派。更重要的是,民联三党保守派不该是议题聚焦的重点所在。相反的,民联三党的改革推手下一步要怎样走,虽然不比党选季节的派系角力有看头,却是攸关国家前景的一个重要面向。
今天的马来西亚,政治版图的转移已经是大势所趋,公民的批判力度却越来越弱,而政治精英的改革步伐,也好像乌龟一样,慢吞吞地移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