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简称上海车展)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本届主题关注新能源转型趋势。据悉,本届展览占满36万平方米的展馆,展出整车1500台以上,其中,新能源汽车约占2/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表示,2023年是中国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间节点,更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时间拐点。
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迎来开门红,一季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简称,乘联会)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车的零售销量达到131.3万辆,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4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市场占有率达到26.1%。
其实,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经历了不少波折。2022年,中国政府关于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逐渐退出、车规芯片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上涨、各家车企集体涨价等冲击著产业发展。尽管如此,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仍在持续提升,且未来势头不减。这个势头很大程度上与消费者接受度逐步提升有关。
2016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初期。受政府政策驱动,许多消费者开始对新能源汽车有所了解,并享受到不少优惠,包括车辆购置补贴、免征车辆购置税、免费使用公共充电设施、道路通行费优惠等。随著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近两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新能源汽车,密度非常高。许多大型购物中心内还设有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展厅,与奢侈品、潮牌店铺相邻,吸引年轻人的注意。
业内人士表示,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很广,20至40岁是主流购车人群。这样的消费市场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多年来,伴随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尤其是电池技术的不断创新进步,新能源汽车备受中国消费者看好。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售的车型超过200种,月均销量超过25万辆。
随著传统油车企业、科技公司、手机厂商的入局,以年销量为标准,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出三个梯队的格局。
第一梯队是年销量在50万台以上的品牌,如比亚迪。比亚迪的技术优势明显,它以其DMi混动技术,赢得了还没完全接受纯电车型的消费者青睐。
第二梯队是年销量在10万至50万辆的品牌,包括埃安、哪吒、理想、蔚来、小鹏、零跑等品牌。这些车企在中国被统称为新势力。它们的共同点是从研发、生产、制造到品牌营销、线下门店都是从头开始创立。
值得一提的是,10万年销量被业内视作新能源车企的生死线。如果年销量达不到这个数字,企业后续会存在较大的生存挑战。业内人士指出,第二梯队与第一梯队年销量差距大,这不仅说明当前部分新势力车企面临著较大的盈利压力,还意味著年销量50万至150万辆的区间还是空白。
第三梯队
第三梯队是年销量在10万以下的品牌,包括问界、极氪、威马等品牌,均起步较晚。这中间的一些品牌背后隐藏著大佬。如极氪、几何、睿蓝、领克等都是中国油车企业吉利的子品牌。又如问界背靠华为,具有自主研发电控技术的优势。
油车时代,中国的汽车产业起步较晚,很难与欧美、日韩企业相提并论。随著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无论是技术还是销量,当前,中国的新能源车企都值得更多关注。
今年1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介绍了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他说,中国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田玉龙指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10的企业集团中,中国占3席,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的企业中,中国占6席。
另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2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7万辆,同比增长62.8%。数据还显示,纯电汽车出口均价从2018年的0.8万美元/3.57万令吉升至2022年8月的2.58万美元/11.5万令吉。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也十分广阔。业内人士指出,多年来,中国汽车品牌口碑与形象均有提升,自主品牌逐渐摆脱“低价低质”的标签,开始向智能化、高品质发展。预计2023年10万至20万人民币(6.5万至12.8万令吉)、的新能源车型会受到消费者的重点关注。此外,2023年将会出现大量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不同出行场景需求的新产品,如女性智能车型、越野车型等。
在产业前景普遍乐观的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正在经历激烈竞争。今年年初,许多新能源车企都在忙于抢市场、清库存。后续随著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继续打价格战,行业里的竞争将无可避免地加剧,车企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一些证券的研报称,2023年新能源汽车进入抢份额攻坚期,由于产业链多个环节价格继续下行,行业竞争呈加剧趋势,高成本同质化产能逐步面临出清,降本提效为产业发展趋势。不过,由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正在慢慢复苏,预计2023年中国电动车销量有望达到957万辆,同比增长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