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社会出现了这么一个现象,顶尖高中的学生上大学选读文科的比率愈来愈少。在我国也开始出现相似的状况。热门科系主要在相对容易谋职的工程类和金融会计类。既便对文科有兴趣者,在权衡之下最终大部份仍然选择放弃文科,转向较易谋生的工科或商科。这说明了成绩优异者也开始规避将来就业的风险。
受限于市场需求较小,文科的出路因此受到挤压。除了投入教育工作,到媒体就业也是另一种选择,但因大众传媒变化太快,网络时代的来临导致传统媒体业务量锐减,盈利衰退也导致职缺的急速萎缩。
当大学的数量急速扩增,大学的科系与人力市场需求更要全面挂钩,才可降低人才培育与市场需求失调的程度。但这调控涉及庞大资源的调度,很少国家能够有效管控。尤其私立学校召生目的偏向以盈利为目标,学生的出路对办学者而言非关注事项。
既然已清楚文科生出路较窄的事实,理应为他们著手做些准备。比较务实的作法,应当在学程中提供一些有助于就业的课程,让学生尽早了解现实社会的需要,灌输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当一个科系培育的人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校方必须设法为课程注入新的元素,设法跨学科进行科际整合,创造新的价值。例如中文系与广告学系在广告词设计的课程其实具有转移的可能。电脑程序应用、网页设计、电子商务基础课程、经济与商业概论等课程,都是实用性的课程,其本上可规划在中文系的副修学位的课程内。
提供谋生做准备,提早走入社会起跑点,这是现今大学必须重视的任务。在内卷时代的来临,大学生不能再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的神话。相反的,没有提前做好准备,未具备一些技能就冒冒然踏入社会,很容易遭遇船到桥头自然沉的厄运。
理想很美满,现实很骨感。没有三两三,怎敢上梁山?大学生要懂得武装自己,要瞪大眼看世界。自己人生要自己摸索,自己规划。从大一就清楚大二、大三、大四要做什么。避免无效社交、不浪费时间、懂得尽早累积资源吸起知识者,在人生的起点就不会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