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历史发展轨迹,展示了一个多元社会如何在不同的政治思潮和文化传承之下,出现了不同群体各别的思想文化体现,以及对国家体制诠释、想像和期许的不一致性,其中最具对比性的,就是以马来民族和伊斯兰教优先的的政治期许,对比多元开放,包容不同文化、宗教和种族的国家想像。
上世纪70-80年代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斯兰复兴运动开始席卷整个穆斯林世界,马来西亚也不例外,从巫统在1982年招收了当时的伊斯兰青年运动领袖安华加入之后,开始了巫统与伊斯兰党在伊斯兰政治上的抗衡竞争,自此国家伊斯兰化的各种争议不断,自然也为期许国家多元开放的非穆斯林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国家人口结构的变化,让马来民族和伊斯兰教优先的主张变得强势,多元开放、文化包容变成了选举口号,每当政党需要非穆斯林社会的支持的时候,都会说一些相对开明的话取悦人民,但是历史事实的发展,并没有陪这些政治人物演戏,从上世纪马来西亚是伊斯兰国还是世俗国的争议开始,到后来的355法令修订案带来的伊斯兰法庭权限争议、政府施政方向的各种伊斯兰化 ,包括去年教育部在学校引入伊斯兰圣训,以及最近强制除了供应猪肉和酒类以外的所有餐馆申请清真认证的建议等等,除了不断下探非穆斯林社会的容忍度之外,也在考验著政治人物的原则和道德底线。
面对种族宗教敏感议题,我国非穆斯林社会开始走入一种尴尬的局面,那就是越来越少政党或政治人物挺身而出捍卫非穆斯林的权益,就以最近的清真认证课题而言,哪怕是获得最多非穆斯林选民支持的行动党,也只看到士布爹国会议员郭素沁表态反对强制清真认证,行动党其他领袖纷纷保持沉默,随后郭素沁在遭遇各方反击和批评后,除了没有获得党内强力声援外,竟然被政府对付,而更叫人始料不及的是,郭素沁竟然开始甩锅,想要推卸责任躲避风头!
郭素沁身为一位资深政治领袖,想要在争议中为自己开脱可以被理解,但在这次甩锅行为中有好几点是非常不可取的,第一,郭素沁把自己从一位权益的捍卫者,变成了一位受害者,因为助理和翻译软件的错误令她被误解,淡化自己的责任,强调自己的无力感;第二,她说她并不反对清真认证的政策,而只是传达选民的意见,意思就是从本来的有立场,变成了没有立场,表达说她只是一个传声筒,没有个人意志;第三,就是乘机找出气筒,批评马华,拉马华下水,想要人民迁怒于马华。以上三点让人民看清了郭素沁的政治手段和道德人格的高低。
为了捍卫国家的多元开放面貌,非穆斯林社会固然应该提防国盟的土团党和伊党的“绿潮”,但如果人民却对政府本身的“绿化”视而不见,无疑也只是自欺欺人;郭素沁虽然在清真认证事件中饱受批评,落得像猪八戒照镜子的下场,但再仔细想一想,更多那些拿了非穆斯林选票、曾经对非穆斯林社会信誓旦旦,许下多元开放承诺,而今却又在敏感课题上唯唯诺诺,默不作声,甚至为虎作伥的领袖们,不是更加不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