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宣传,很多时候都是情绪操弄的手段,因为情绪反应上的偏差会直接影响人们对事物言论的接受程度。这些情绪操弄,可以是希望和期待、愤怒和不满、或者是恐惧和担忧等等。
过去的二十年里,我国的政治发展就曾经出现多次不同情绪操弄的政治宣传,它们有些时候是基于现实事件或问题而引起共鸣,有时候则是因为夸大、误导等手段来操纵情绪。
2004年全国大选国阵凭借新首相以及成员党相继更换新领导的效应,宣传上成功打造出清新和新希望的感觉,取得大胜;之后,国阵丑闻频传,愤怒和不满是接下来好几届大选的主要情绪旋律,但因为也同时有著马来选票担忧马来人地位在民联或希盟的领导下不获保障的顾虑,以致中央政权在2008年和2013年都无法易手;2018年土团党马哈迪加入希盟,扫除马来选票的忧虑,选民觉得改变有望,终于促成我国首次中央政权轮替。
经过政治大乱斗的二十年,各种累积的愤慨在政党轮替后得到了宣泄,新的不满情绪在重新累积,而人民则因为见证很多的政治承诺跳票和事与愿违,希望和期待的情绪已经大大减弱,有开始进入妥协和无奈的趋势,而6州选举在即,团结政府和国盟两大政治势力也不约而同地开始操作恐惧和担忧的诉求。
国盟在2022年大选后就开始告诉马来社会政府由非穆斯林主导,为马来社会制造假想敌,让马来社会担忧马来人或伊斯兰教地位的弱化,进而巩固他们在马来社会的支持力量;为了回应国盟的论述,团结政府一方面不断向马来社会大派定心丸,承诺照顾马来人权益,但另一方面也通过行动党不断向非穆斯林社会散播恐惧和担忧的诉求,包括国盟上台的话非土著权益将被侵犯,不能穿短裤喝酒买万字之类,更把“绿潮”国盟形容为“清兵入关”,制造“外族入侵”的负面印象,加深非穆斯林社会的恐惧和担忧情绪。
不利民主发展
虽然这种情感操纵的手段在政治宣传里无可避免,但这种以种族为界线的恐惧和忧虑,却会让各族间产生更多的偏见和敌意,这种政治环境有损民主的发展,一个不小心,人民重新回到极端化简单的二元对立思考模式,忽视我国多元社会原本就存在的复杂性,与理性和包容渐行渐远。
团结政府和国盟分别把自己的群众设置在一个看似危机四伏的困境,好让他们可以扮演拯救者的角色,但对这几十年来倡导多元论述的希盟来说,如今执政后却要靠操弄种族焦虑稳住支持力量,可谓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