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希盟号称推崇多元文化主义,非穆斯林社会趋之若鹜,过去数届大选都给予大力的支持,惟在2018年希盟赢得中央掌权后,开始遭受质疑,比如大马决定不签署联合国《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ICERD),也拒绝即刻承认统考,执政手段与选前承诺不一致,饱受批评。
五年后希盟重返布城,为了与在野的国盟在即将到来的6州选举展开马来选票的对决,安华政府选择以保守回应保守,早前政府推出“演唱会与表演服装指南”,禁止伊斯兰宗教节日期间办演唱会;政府也准备向国会提呈具有争议的355法案,强化伊斯兰法庭;安华更是重提土著大学固打制,人民对希盟的多元文化主义想像,基本上可以说是宣告破灭。
马来社会的种族论述,在我国的政治里一直以来都有很大的市场,其合理性建立在我国联邦宪法阐明的土著特殊地位,以及马来人在殖民地时代被受压迫的历史观。加上70年代出台的新经济政策,培养了大批的马来中产阶级,如今这个以种族为考量的扶弱制度已被视为马来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而非穆斯林社会则视之为具有歧视性的种族性政策。
种族性政策,是我国非土著社会积压心里多年一根刺,也是近三届大选铁了心把票投给希盟的原因之一,希盟的多元公平公正口号,给了非土著社会希望,期待可以改朝换代破旧立新,但如今讽刺的是,希盟已经执政中央政府,希盟政治人物一方面对中央政府的种族保守政策或言论视而不见,另一方面则对人民的说辞却充斥著恐吓或制造焦虑的话语,如林冠英告诉人民如果国盟“绿潮”胜选,将拆除非穆斯林的膜拜场所、捍卫吃猪肉的权利等等,双重标准让人侧目。
从希盟或团结政府的种种回应国盟的手段看来,政府对6州选举的竞选形势感到不安,认为国盟构成了足够大的威胁,甚至可能动摇中央政权。希盟或团结政府这半年来花了太多的时间精力,来证明自己比国盟更加能照顾马来人,却忽略了透过施政来证明自身的政治路线可以造福全民,利惠国家,原本支持希盟的群众里也有自由派马来人,希盟讨好保守马来群众的话语叫他们情何以堪。
希盟前后不一致的施政手段更是削弱了群众对政治的信任和参与度,人民逐渐会感到厌倦和无力,甚至冷漠。
安华曾经有这么一个机会,以开明回应保守,以更大格局的国家整体利益论述回应族群利益论述,但他没有这么做,和很多的政治人物一样,为了选票在原则上退让,一叶知秋,人民心里又还能剩下多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