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选举越来越近,对于选举形势的推敲和成绩的预测,各方的评论普遍上都持相当一致的看法,那就是国盟将会赢得吉兰丹、登嘉楼和吉打三州,希盟将保住槟城,而雪兰莪和森美兰则是希盟占上风,但国盟也是来势汹汹。
政治形势之所以在坊间出现这么大程度的共识,主要是因为选民的政治取向已经被刻板印象化地认定了,丹登吉三州是马来人占极大多数的州属,大多数马来人支持国盟,所以国盟在这三州占绝对优势;槟城的选区结构则以华人或非穆斯林为主居多,他们则非常支持希盟,所以希盟能保槟州政权;而雪森两州则更接近全国的种族结构,有不少的混合选区,希盟仍占上风,惟部分马来州选区则会掉入国盟手中。
以上的选票倾向的推演,展示了2008年后提出的种族两线制的旧命题,土著与非土著分别倾向于支持对立的政治联盟,多元种族政治失衡;更甚的是,在目前团结政府的架构下,对垒所谓的国盟“绿潮”,非土著社会在政治上竟然进入了没有替代选择的状态。
华人社会连续四届大选给予民联、希盟几乎一面倒的支持,最后虽然等到了政党轮替,却没有想到长期政治对立、一朝一野的马华和行动党竟然合作于团结政府的框架下;而土团党与伊斯兰党组成的国盟,持续操弄种族和宗教课题捞取穆斯林选票,这种手段近乎不可能获得非土著社会的认同与支持,
换而言之,如果六州选举时团结政府直接对垒国盟,非土著社会似乎就只能选择在朝的团结政府,间接变成一种“没有选择的民主”。
团结政府在2022年大选后与国盟在马来人权益课题上较劲,在非土著在野势力真空的情况下,非土著社会的诉求缺少了外部压力,进度缓慢甚至停滞,加上害怕国盟以更种族化或宗教化的方式崛起,似乎选择了默默接受,回想政权轮替前对新政的种种期许,更显落差。
权力应受监督
希盟是大部分非土著选民在前几届大选里的选择,目前也已经当家当权;而当权者应该受到监督与制衡,防止权力的加速败坏,而经历了政治变迁洗礼的人民,更应该学习成为精明的选民,而不是盲目的追随者。
民主政治的核心是选择,非土著社会目前需要的,就是能够代表他们利益和价值观的在野党,作为替代的选项,权力才会有所保障,毕竟昔日站在鸡蛋一方的那些人,已经是今天的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