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恰如一片美洲森林,只需砍倒老树,新树就会立即长出,取而代之;种子在蓄势待发,并随著老树被砍除后所带来的阳光和空气,破土而出。这些新课题自然会产生全新氛围、全新政党、全新辩论。”
以上这番话是如此的诗情画意,却实际带出政治现实所需的景象。这番话出自1858起出任《经济学人》杂志主编的沃尔特·白芝浩(Walter Bagehot),他是英国最著名经济学家、政治社会学家及公法学家之一,其代表作《物理学与政治学》正正强调了弱肉强食的普遍性。
虽说沃尔特·白芝浩用美洲森林来形容,但老树不让路而新树无法成长的情况又岂不是大马这个被誉为“老人政治”国家所面对的窘境呢?
相信只要提到任期最久的国会议员,大家肯定会想到85岁的东姑拉沙里及敦马哈迪。前者自1974年开始在话望生中选后,迄今已达48年(即11届);后者自1964年首次参选,迄今已断断续续出战9届大选,已年届97岁的他更表示年轻人缺乏经验,他还要上阵尽最后一分力。
那么,为何年轻人缺乏经验呢?就正如沃尔特·白芝浩所说的,老树不砍,新树根本没有空间成长。事实上,作为一个由老人主导政治的国家,这情况都几乎普遍存在于各政党或阵营(当然,不包括主打年青挂帅的新政党)。
追根究底,是政治环境不健康使然,亦是政治道德匮乏所致。试想想,好不容易爬上来了,自然希望能坐久一点,这情况在有资源或资历愈久的政党更为显见。或许,一些从政者确实有他们的抱负和愿景,但有抱负和愿景的又岂非只有你们呢?
两三届应为极限
尽管目前并未有任何任期限制,但我个人认为两三届应为极限。这并不需要立法规定,但却是一种政治道德的体现。我非常认同友人的看法:如果认真去做,主动积极推进议题(并非发文告和国会辩论而已,而是组织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的对话),那两届其实已经很累。当然,如果受委入阁,2+2应是上限,即两届后座议员加两届内阁成员。
孙中山有句名言“政者,众人之事也;治者,管理也”,意即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但实际上,政治并不只是面向选民的工作而已,背后仍有很多默默耕耘的小螺丝。或许,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成为聚光灯下的幕前明星,但幕后工作人员也同样重要;政治亦然,政策拟定、党务培训和愿景等都需要人去制定与规划。
以日前宣布不捍卫峇都加湾国席的卡斯杜丽为例,分别于2013年和2018年胜选的她今年才43岁,这是很多候选人冲刺上升期或初次披甲上阵的年龄,但她却毅然决定退下。无论当中有何缘由,但她过去9年在国会辩论的表现有目共睹,足矣。
看那么多政治人物不愿退下,甚至老骥伏枥、老马恋栈或重出江湖,就知道退位让贤是多么的说易难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