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华独立中学自2019推出选修课,校方推行选修课的初衷是配合当前社会的迅速发展,跨学科教育及跨学科学习是未来趋势,也几乎是现下各阶教育积极发展的版图。哲学是一切学问之母,开哲学课,将其作为跨学科科目让学生修读,实属当之无愧。基于此,基础哲学课在2022年于吉华独立中学推出。
哲学是一种思考活动,对事物进行思考的能力,但哲学并不提供答案,它提供一条能让你深入思考某个问题的路径。哲学引导思考,思考引导批判,批判引导行动,因此,学生除了学习如何“维修”自己的信念体系,哲学课还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公民意识。
人一旦学会独立思考,大概无法不惊世骇俗,因为思想的本质本来就是自由,是飞翔。思考和诘问可能会为一个人带来刑法和谴责,学哲学是会死的。雅典人审判苏格拉底时,主要是控告他两项罪名:(一)荼毒青年,(二)不敬拜雅典众神。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说过一句话:“没有什么危险的思想,思考本身便是危险的。”
思想的存在就是为了飞翔的,学会思考的前提是,有意识的挡下直觉,这需要练习。批判思考有一个很有趣的特色,就是当面对重要问题时,要和身处的世界有点距离感和空间。自我反思也是,要和自己有点距离和空间,才有所谓的自我反思。哲学人往往给人一种沉著冷静的感觉,因为挡下你的直觉,为每一个自己提出的观点提供论据,是哲学人的基本训练。
读哲学的人最常碰到的问题是,读哲学有什么用处?念哲学有用吗?当所有的学科都只关注各自特定的领域时,哲学关注的却是一切存在,或者说普遍意义上的存在。从否定的意义上来说,对普遍性的追求意味著无法满足于特定领域的知识。这不仅因为这些知识是很有限的,而且因为要承认它们的有效性,就必须在其概念和逻辑层面进行一番澄清和探讨,而这项工作一向都是属於哲学的。
喜欢什么深入了解什么不一定是因为有用,例如:喜欢了解历史,懂得看出乐趣,甚至于能够从中看出当中的牵连纠结如何牵动现今的全球国际关系,又或者喜欢诗词歌赋或其他形式的文学,也许喜欢音乐、绘画、或电影、喜欢思考甚而会深入看书寻找答案,如果对这些都不喜欢的,说不定会喜欢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很多人都需要一些属于美感的活动,在乎的是精神上的满足感,不是因为什么用处;这是各有所好,有所好,生命就丰富多彩一点。
反思问题
为自己的生命开另一扇窗生命就会跟著活起来,并不一定学习、喜欢什么就非得问“喜欢这个有什么用?”,走过必留痕迹,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透过哲学课,预计学生可达到下列目标:一、学习哲学相关概念及基础知识,增进学生热切追求知识的欲望;二、培养逻辑思维及问对问题的能力;三、将所学的知识和智慧,应用到生活中,指引生命所有的事情。哲学课的目标在于让学生去反思问题,甚至打破既有的想法,能开始质疑过去所接受的观点或讯息,别受电视报纸媒体甚至是传统文化的影响。
哲学思辨的目的不在扳倒对手,而是让自己理解你抵死反对的看法其实也不是省油的灯,都各自有严谨的逻辑推理和前提假设。透过思辩过程,帮对方设想一切有利的说法,在充分为对方设想以后,如果我们仍然可以反驳对手,这时才能确保我们没有被偏见、无知和意识形态所遮蔽。
苏格拉底说:“记住,这不是我们随便找个题目来斗嘴闲聊,而是我们该如何活的大事。”
(本专栏由董总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