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要考清华北大,因此,同一年级的课程和考卷设计是否有必要完全统一?如果在课程设计和考试难易度忽视后段班的作答能力,让他们沦为资优生的衬托品,那么“因材施教”不过是对外宣传的亮丽口号,跟不上进度者快就会在缺乏弹性的制度下被淘汰,这显然有违办教育的真谛。
目前普遍存在的情况乃大家偏向注重程度较好的学生,对于后段班或程度较弱者较少投入心力。每年统考成绩公布时,大家都聚焦于多少学生考获几个A,以及及格率又增长多少。大部份学校力求教材和进度要统一,鲜少考虑到同一年段学生存在程度上的落差。这种情况下,后段班的学生因为课程的设计超过他们的能力所及而被牺牲掉。持平而论,过度苛求对他们的学习状况做出高强度的验收,只会打击他们的信心,最终被迫选择放弃而提早投入社会大学。
事实上,关于后段班的课程,应让任课老师自行调整教材和进度。考量学生的基础较弱,应先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建立信心。如果一味让老师按前段班的进度教课,后段班学生因吸收不来快就失去学习兴趣。譬如华文课的理解文,对于后段班能否只教会他们记叙述文和说明文,而将难度较高的议论文延后再教?对于后段班的课程设计,战线要拉长,预备班之后逐年提升难度,最终的目标应订定在高中统考。如此一来,就有6年的时间来逐步提升后段班的学习水平。
除了课程内容与考试出题的必须酌情设计之外, 任课老师还需有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方法,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教会他们一些方法,从而让他们有成就感,校方必须相信他们是有学习意愿的,但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去扶持错过打基础时机的学生。当然,师资的培训和教材的准备也要同步跟上。让那些上了一年预备班的学生直接并入普通班一起上课,然后跟著统考的教材及进度走,这样的做法有如放牛吃草,不愿吃的直接拉倒,程度跟不上的就被淘汰。
针对后段班的学生,教务处必须放开,老师们也必须看开。既然英语教学能够做到能力分班,考试试卷也按不同程度的需要出题,其他科目也应当进行典范移转。一味的让后段班的学生去考前段班的学生的同一份考卷,显然只是让这些学生去陪考的,难道只是要以此衬托出前段班的优秀吗?
教育改革的口号喊了几十年,但针对前段班和后段班因材施教的努力仍未有显著的成绩。或许是独中教育愈来愈受到华裔家长的肯定,后段班所占的比重较低,所以一直被大多数独中冷处理。但是,能够照顾到弱势群体,把每一个进入独中的学生皆能培育成才,才能体现独中教育的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