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成立马来西亚?官方的解释其实继承自当时东姑提出马来西亚计划的立场:一是为了反共,二是以大马计划为北婆(今沙巴)、砂拉越、汶莱和新加坡争取独立,三则是为了平衡种族人口的比例。虽然历史教科书是这么写的,但是,有些官方的论点可能经不起史学的推敲。
虽然在冷战背景下,为了保障人类文明和议会民主健全发展,抵御共产主义的渗透和扩张是第一要务,当然,世上也存在不少假“反共”之名而行的恶行。
此外,大马的成立,真的是为了替这些地方争取独立吗?还是要在英美的保护伞下发展内部殖民?回顾当时的国际局势,其实老牌殖民帝国之间互换殖民地,或支持刚独立的新国家并吞其他政治实体都是常事。这也难怪时任印尼总统苏卡诺会认为大马计划是西方殖民者主导的新殖民模式,并以武装挑衅和支持汶莱人民党的叛乱来阻扰此计划。
东马遭受内部殖民
当时北婆和砂拉越人民加入大马计划的真实意愿至今成谜,毕竟当时两邦内陆地区的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人民的文化水平也不高,试问,葛波调查团所谓两邦“2/3”的人民同意加入大马是如何办到的?即使同意了,又是在何种情况下同意的?为何葛波调查团是以走访城镇、办听证会和面谈的形式进行调查而非以公投的形式让此两地人民行使“住民自决”的权利呢?这些疑点都待进一步讨论。
据学者黄进发的《共业》指出,大马成立后,沙、砂两州都经历了马来亚不同程度的内部殖民。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汶莱苏丹最终因石油税收的自主权和其苏丹的地位问题而拒绝加入,才由此避开了后来被内部殖民的命运。
重新思考东西马关系
东姑推动大马计划还有一个很苍白的论点,那就是他认为各邦的历史轨迹、民族结构有相似之处,所以可以凑成一块。当然,各邦文化上也许相似,但是沙、砂两邦的历史轨迹却截然不同,在西方殖民扩张之前,半岛和东马的朝代更迭是在各自的土地上平行演变的,没有交点,两地经历英国殖民只能勉强算是相似之处,但是,即使在英殖民的框架下,双方的历史轨迹也是平行发展的,半岛出现过海峡殖民地、马来属邦和马来联邦等政治实体,殖民东马的则是白人拉惹和北婆渣打公司。
由此可见沙巴和砂拉越并非自古以来属大马,东马、西马和新加坡的结合是在1963年,也正是在那一年,“马来西亚”被发明了。
如今大马政局多变,9月更适逢沙巴州选举,我们也该重新思考西马和东马的关系。大马成立的历史说明,执政者可以基于政治目的兼并土地和人民,历史也是由执政者和胜利者书写的,我们虽改变不了过去,但是可以透过和历史对话去思考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