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说,相对于许多国家,本国的社群关系,不能说不好,惟当然也不足以说是“理想”。尤其自从有了网络平台之后,似乎令人感受到更浓重的社群偏见、针对、敌对等氛围。当然,也有可能如此氛围一直都存在,只是网络科技让其有了更通畅的表达管道和传播空间而已。
讽刺的是:本国的主流论述一直标榜马来西亚是个多元、和谐、中庸等的国度,似乎有点老黄卖瓜。然也许如此说法不一定旨在陈述客观事实,而是在表明、宣誓对某种崇高价值和原则的立场及信念——那就值得肯定。惟若仅一味如此高调标榜,却没实际的规划和行动去实现所谓多元、和谐、中庸,甚至有掌权者还为了私利或狂热意识形态而故意制造、催化社群分歧,包括刁难、打压民间的多元化努力,那就令人遗憾了。
政治手段激化矛盾
目前,显然多元、和谐、中庸等,尚属于国人所普遍认可的主流价值,只是理解和诠释或有些不同而已。乃至,确有某些人对它们的诠释根本就是“颠倒”的,包括如“多元”就是“少数者有义务接受多数者的文化”、“和谐”就是“少数者要服从多数者的统治”、“中庸”就是“不要质疑和挑战多数者的特权”等。甭说,如此诠释自然只会走向多元、和谐、中庸的反面,但偏偏一些掌权者实际上就是从其来制定各种政策和条规的。
掌权者如此“价值颠倒”,那就难怪民间一直无法突破浓厚社群主义所酝酿的各种偏见、针对和敌对了。换言之,本应推动国民抛弃社群包袱,大胆走向彼此平等以待、共同进步的公权力,已被某些政客滥用而把社群关系若非搞得更糟,就是停滞不前。
至于政客为何会滥用如此权力,恐怕乃因激化社群矛盾,从中炮制对彼此的恐惧,本即最易蛊惑、掌控和左右“盲众”的手段呗。可悲的是,也有不少民众与政客狼狈为奸,共捞利益。
自不待言,今天依然有不少政客和其拥趸,千方百计地为个别社群制造敌对社群构成的“假想敌”——尤其是当这些人还在“野”的时候。虽说一旦在“朝”了,他们或会有点收敛,但问题是其人本就凭制造社群“假想敌”而成功当权,所谓食髓知味,且本性难改,为了维持选票基本盘,其人就只好“实现承诺”,继续端上上述颠倒价值的政策和条规了。
无论如何,只要多元、和谐、中庸等价值还没被截然否定,即便艰难,人们就还有“拨乱反正”的机会。当然这就涉及长时间、大幅度的教育和思想提升工作了。对于价值的信念和坚持,应当作为各方政治或社会改革的基础,而一般人则必须有响应如此改革的识见、自觉和勇气,而非委蛇犬儒,乃至大唱反调、大扯后腿。
惟显然:一些掌权者应不会对此事有兴趣,遑论有担当,乃至可能还会野蛮阻挠、干预,以保其操纵社群主义幽灵来继续唬人的伎俩。另外,民间一些不论出于无知或私利而与掌权者紧相呼应,不管价值、不论改革而大谈社群“权力押宝”者,恐怕也无助于破除社群主义之囹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