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教师节主题为“教师是教育转型的推手(GURU PEMACU TRANSFORMASI PENDIDIKAN)”,说明了教师是教育转型的核心力量。
政策层面的改革固然重要,但尚需有前线教师的贯彻落实,才可能成事。单靠由上而下发布行政命令,而无意识上的醒觉,终将沦为声势浩大的“叫改”,而看不到“教改”。这有先例可考,根据加拿大著名的教育政策研究专家迈克·富兰对世界多国教育改革的追踪研究,发现不少由政府强力推行的教育变革,总是轰轰烈烈开展,最后却无疾而终。
教育从未缺乏愿景
说实在,我们的教育从未缺乏愿景,对于外面世界的变化,还有推陈出新的各种教育理论,也不乏敏感度。可惜常是雷声大,雨点小,终究只是热热闹闹走过场,效果甚微。为什么会这样呢?教师缺乏改革动机,感受不到自己在这过程中的角色与作用,只是无意识地照章行事,被动接受改革是其中一个要因。
为此谈转型,谈改革,不能只有政策或方法上的改变,而忽略思想上的变革。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激活教师的主体意识,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前提。
要建构这样的意识,须从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开始,减少不必要的管控与检查,让教师拥有更宽松、自由的伸展空间。外来的管制力量越大,教师的自主意识越薄弱,变革创新的能力也就越低。
职业倦怠感
长期处于受支配地位,已习惯根据命令行事,处处受到监督与约束的教师,在丧失专业自主权的同时,也将一并失去专业的尊严与自信,不再有自我发展的动力与接受改革的勇气,极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当不快乐的老师越来越多,上学还会是件快乐的事吗?
教育是面向人,协助个体发展、完善自我的工作。教师对职业的价值认同感需要透过教学工作来体现,而课堂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收获幸福感的主要泉源。安心地教书育人不该成为一种奢望。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也意味著让老师能把时间与精力投注在自己的专业,花在学生的成长,还有自身的专业成长上,而不是被非课堂教学任务弄得团团转。只有体会到自身工作的价值与意义,才可能把社会对教育的期望转化成自我发展的动力,以更积极、正面的态度去面对时代变革给教育带来的新挑战。
这是换了新政府后的第一个教师节,真心期待能迎来新气象。把专业自主权还给教师吧!这是对教师的最大尊重,也是教师节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