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同步直播的2018中国网络春晚,运用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人机互动等多项人工智能技术,调制出一席充满新时代元素的春节飨宴,自豪地向世人展现中国在科技上的新锐成就。
当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能弹琴、唱歌、对话,还能根据观众的反应作出不同表情的机器人钢琴家特奥特罗尼科(Teo Tronico).当晚来自意大利的特奥与七岁的中国小女孩陈安可合奏世界名曲,比拼弹奏速度。自三岁就开始学琴,被称为现代莫扎特的钢琴神童陈安可展现了超凡的琴艺,叫人叹为观止。但作为人类,又该如何与有著53根手指,在编程系统的操控下,能飞速、准确地完成任何曲目的机器人相比呢?
随著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已非一般。当晚除了能弹奏钢琴的特奥以外,还有能为演唱者击鼓伴奏的;有能与观众或主持人互动、对答如流,乃至即兴对酒令的;有能够根据不同需要,现场挥毫,写出个性化对联的。在在提醒著大家人机合作,人机相互竞争已是近在眼前的事,势不可逆。
需认清教育本质
许多有远见的国家,已经把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作为重要战略,如网络春晚主题昭示的“网筑强国梦,智汇新时代”。
作为立国之本,强民之基的教育该如何做好准备?我们的教育应该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装备,才能避免被机器人抢走饭碗呢?谷歌全球前副总裁李开复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那些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将是最没有价值的技能,几乎可以一定由机器来完成”。
要避免被取代的话,就得认清教育的本质,把注意力转移到人类区别于智能机器的特质上,即明白各自的特长与局限,知己知彼,扬长避短。不要再用填鸭、机械式的教育把孩子训练成将轻易被取代的“机器”,而是把重心放在智能机器所无法取代的技能训练上,让他们去做机器人所无法做的事。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感情、有思想、有意志,有著智能机器所无法取代与复制的想像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决策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才是人工智能时代最有价值,值得我们全力去培养与珍惜的。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唤醒这些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感、生命感,让“人”成为更好的“人”,让每个生命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