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军团》这部电影火了,火在并非它有多棒,而是预告片所引发的争议已特别明显。笔者说的,不是嘲讽“行动党是猪”的车牌那一幕,那一段删除不删除根本无伤大雅,若单从预告片去看,这部电影确实很有问题。
《马来军团》著眼于我国军队中的皇家马来军团,是英殖民地时期由英军所组建的本土军队,只有马来人能加入该团。二战时期,马来军团以新加坡战役为称著,安南少尉(Leftenan Adnan)等为国捐殉的故事曾作为爱国题材,为国人所知晓和崇敬。
倘若该电影只著重在二战前后,或从更大幅度和宽广的视角去重现紧急状态时期和剿共行动,那么观众还不至于会感到反感。唯独从预告片中,我们基本能看出该电影的主旋律,亦是我国官方主流的“爱国”角度,即高倡“马来民族主义”(Malay Nationalism),而非“马来西亚民族主义”(Malaysian Nationalism)。
前者相对于后者,在我国多年来的族群政治的影响下,已成为牢不可破的定律,后者则欲振乏力,只因无人敢触及敏感带。
事实和宣传需分明
该片导演称这是个全民电影,目的是为使观众更了解马来军团的故事,这点笔者可以理解;但如果反共爱国的题材,单纯从一族群的视角出发,则会出现误导和盲区。马来军团的贡献和牺牲,无疑地我们必须尊敬,事实和宣传要分清楚。但要知道,马共内部有马来人参与,甚至也有“马来军团”(第10支队),这点鲜少为国人所知晓,政府也刻意蒙蔽事实,有意识地把马共等同华人来处理,变成了种族问题。
拍摄和推介“马来军团”并无大碍,但我国是否亦能像去年的爱国主打片《伊班英雄:甘南》(Iban Warrior)那样,同样也须拍摄华裔和印裔在保卫家国的故事?笔者认为,既然要拍,就干脆拍最好的,把各族都凑在一块,这才是我国建国后的真实情形,何必把爱国和民族主义只限制在特定族群?我国需要前进,但政治现实已将我们拖入绝境,无法更客观地看待历史,以及我们的族群关系。
前首相署部长再益依布拉欣批评这是一部“蠢电影”,无须浪费时间去看。其实选择要不要去看,还得取决于国人的兴趣和常识。说得露骨一些,爱国片本就是浪漫主义化的洗脑作品,了无新意、重弹老调、照(历史课)本宣科,而且八辈子都和种族主义扯上关系,那么就与蠢不蠢蛋无关了,国人自然会拒买拒看。就像当年大制作的《王者之风》(Tanda Putra)上映,搞到巫统要送票包场,实在何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