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教育选择”很多元,各源流学校、公立私立皆有,如果社会够开放,大家应该尊重家长的教育选择权。
我认识一位朋友,他坚持送唯一的女儿去念国小,认为在马国,必须掌握国语文,将来才能“有前途”。他的观点很特别,跟一般认为国语文“无用论”迥异。
我的一些朋友,因为经济许可,他们的孩子从小就送国际学校,认为“孩子需要快乐学习”,“掌握国际语文才有前途”。他们有些本来送孩子念华小,不过看到繁重的功课压力,深怕孩子的心灵“受扭曲”,最后还是转送国际学校。也有一些朋友原本送孩子进独中,不过孩子比较“爱发问”、“意见多多”,为了避免常进出训导处,结果只好转送国际学校。国际学校非常欢迎有批判意识、很有主见、愿意自主学习的孩子。
我知道一些家长,因为本身州属没有独中,毅然将13岁的孩子送往“远在天边”的吉兰丹中华独中念书,为的是能让孩子在“母语及中华文化”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
我的一些朋友,对学校教育没有信心,选择“在家教育”(home-schooling),跟几组家长组成学习圈,自己来教育孩子。
教育选择何其多,家长可以按本身的信念或孩子的特性来选择教育的模式。不过,我相信绝大部分的家长,都会以住家附近的学校为考量。当然,如果经济许可,或许就送独中或国际学校;如果经济不许可,就送国中或国民型中学。(有时候念政府学校所需要的补习费也不少。)
延续民族文化
持平的说,我们也不知道到底哪一种“教育选择”最好。只要家长认为合适,孩子又愉快学习,我觉得大家应该尊重家长的教育选择权。
从教育原理而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幼儿教育应该以母语学习为主,除了容易吸收外,也为了得以延续本身民族文化的根。不过,为了孩子得以适应社会,也要提供区域语文(国语文)及国际语文(英语文/法语文)的学习。如此,孩子既懂得尊重及珍惜本身的文化,也懂得尊重和欣赏他族文化,教育才属完整。我国华族坚持维护母语文(华语文)的学习,兼学国语文及英语文,事实上是非常符合教育原理的。我因为相信这个分析,所以让自己的孩子念华小及独中。看到他游刃有余的穿梭于繁重的功课、看到他如鱼得水的参与课外活动,我觉得这样的教育选择很合适。
当然,我们应当尊重家长们的教育选择权,然而,我们诚挚呼吁大家切记需要兼顾母语文、区域语文及国际语文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