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中学和独立中学皆是历史的产物。赞成或反对将华文中学改制,衍生出了独中及国民型中学之分,也让华社为此纷扰了半个世纪。
我国独立初期,联盟政府推出“改制中学”政策,其原意是想要将华文中学彻底灭绝。先是“国民型中学”,待时机成熟时再将“型”去掉,转成“国民中学”,届时就“完成任务”。当初这项计划打出的口号非常吸引人,包括政府提供全额经费、三分之一的华文授课时间、提供足够的师资、董事会主权不变等,打动了大部分华文中学董事会的心,造成华文教育的灾难,也差一点让华文中学沦陷。
国民型中学多问题
小部分的华文中学董事会对政府的承诺抱有疑虑,即使面对威迫利诱,也宁愿自力更生,坚持不改制的决定。当年,林连玉先生鼓励大家,“津贴金可以不要,华文中学不能不办”。在那一段华教灰暗时期,华教先辈们艰苦奋斗、誓死捍卫,确保华文独中教育之薪火得以延续。
全国华文独中经历了60年代的濒临灭绝、70年代的复兴运动、80年代的提升、90年代至今的蓬勃发展,终于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虽然还有部分独中处于窘迫的处境,不过绝大部分独中的软硬体设施已经符合时代要求,具备提供健全华文教育的规模。
华文独中算是保住了。那么,国民型中学的处境又如何呢?
根据董总2010年的调查,我国约有10%的华小毕业生就读独中,15至20%的华小毕业生就读国民型中学,60%的华小毕业生就读国中。过去华社比较不重视国民型中学。虽然董总早已成立“国民型中学工委会”处理国民型中学的问题,不过,董总的主要“业务”还是在独中。
目前我国大约有80多所国民型中学。除了董总的“国民型中学工委会”,还有“国民型华文中学校长理事会”、“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及“马来西亚行动方略联盟改制中学发展委员会”在关注国民型中学的发展和困境。
过去,国民型中学为我国培育了不少人才。然而,其困境也不少。政府没有完全兑现承诺,拨款不足、师资不足、华校特征日益淡化、华文课不在正课内、考不考华文科等,困扰著学校行政团队及董事会。我们期待董总(联同各州董联会)、国民型华文中学校长理事会、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以及行动方略联盟改制中学发展委员会能召开联席会议,共同会商出发展国民型中学的教育方案。
发展华教需要全方位思考。华小、独中、国中及国民型中学的教育发展方略都要重新定位和规划。过去,董总不重视国民型中学有其历史渊源,我们可以理解。如今时局易转,除了重视独中,也需要重视国民型中学的发展。国民型中学不是弃婴,也不能是华教弃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