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样一本《图话大伯公》(槟城:五属大伯公庙;2016)之出版确实难得,理由在于出书的心意,带出深藏的新意:封面设计的水彩,浅浅的背景衬托著亮丽的红底金字,大伯公的神气和正气,全显露出来了。
追溯上来,似是远在嘉庆年间的陈年旧事了。刘志荣律师在图册的〈缘起〉援引邝国祥的文章〈海珠屿大伯公考〉所述,庙宇立碑,早在“嘉庆四年已末”,时值公元1799年,据此推算上来,前前后后,至少已有217年了。
两百余前,人烟稀少的槟岛当时是怎样的景观,本土现有文献记载著实不多;我们所知,只是时逢工业大革命之后,生产过剩,洋人陆续西来,开拓市场寻找商机。
可惜,处在那样的大时代,满清一再错失了时机,继续墨守陈规,紧掩大门,封锁各地的海关,最终连累百姓的生计。嘉庆之后的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一个不如一个,场景犹糟。
到了溥仪临危继续大统,大局阽危,兆民困苦,民心思反,辫子王朝其实大势已去;江山随之拱手,转让民国。正是那样坎坷的背景,先辈被迫排队南来拓荒,找一口饭。
几经折腾,总算安定下来;先民不忘继续传统,弘扬文化,开路修桥,建校立庙。每逢佳节,思亲之余,上一柱香,希冀家乡的神明,乃至地方上的大伯公感念,庇祐他们日夜出入平安。
槟榔屿海珠屿五属大伯公庙,恰是那样的背景下造建。张少宽先生的笔记所示,显见先民的愿景,也确然那样。他们所求之所有福气,为的都是恩泽这个家国上上下下,年年月月的福祉。
《图话大伯公》所记,全是这些。先祖的留痕,谦卑的祝愿,虔诚之祷念,点点滴滴,尽在其中。两百多年了,福德正神恩泽全槟城,已有两百余年。对华裔之忠贞,请问在座各位,还有什么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