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中工商的圆桌会议之中,代表前后共商讨了9个项目;当中的卖座亮点,应当正是中国地产发展商碧桂园估计在未来20年在马的投资额估计高达逾4000亿令吉,几乎相等于为期两年的国家财政预算,足以供养公务员六年之久了。
比额之重,一目了然,迨无异议。读到这里,华社领导排队应景点评,文告回应,洋洋洒洒,入耳尽是不吝溢美之词,甚至提出马中友好有利未来这个国家的华教发展云云。
说实在话,现有阶段,一时难以判断。举例言之,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开课以来,至今已有1320名学生,虽然招来不少中国留学生;但是本地的南方、韩江、新纪元和拉曼,乃至商营的私立大专院校,也因此一一受累了。
教育既然这般,余下的领域,驱动一连串上下游工业的地产开发,自然也不例外。碧桂园兵临城下,虽然惠及企业的战略伙伴,可是,实际得利者,最终到底会有几人呢?
两岸市场为之遽变
而且,出手投资了4000亿令吉,中国商人想要回收的,必然远在这个数目之上。层层叠叠套利,地产的叫价,南中国海两岸的市场一定为之遽变。利弊相衡,何者为大?
首相纳吉与中国签署价值550亿令吉的东海岸铁路计划(ECRL)也是这样。暂且不说价码的耐人寻味,或者招标的悬念重重;但是,这条铁路的乘客,可想而知,怎么可能及时回收?
万一确实不能回收,工程完工之后,如何还债?何况,眼下的国债,已经靠近7000亿;加上这笔,那还得了?如果公仆薪酬按照年增70亿攀高,到了TN50的2030之年,预期年支3000亿。中资的4000亿令吉,不过杯水车薪,做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