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早前的教育,对于现代白话文的理解训练,更多的是倾向技术层面的问题。需要学生分析文章写作的方式,该段话隐藏著的意思,鲜少提及学生的想法。
中三评估(PT3)的高层次思维题,需要学生对于自身,对于很多事情拥有一定的想法,有一定的关注力。早前的应试教育里面,我们完全没有教育学生关注自身、关注社会的重要,却突然要求他对某些事件提出看法。这些个想法,从来不会凭空掉下,需要平日里的累积。于是乎,这新的课程,与其说是对学生的挑战,不如说,挑战更大的,是在前线的教师们。
作为前线教师之一,许多同事在言谈间也会涉及,该怎么教的问题。传统上的教学模式,在这里面对了极其严峻的挑战。旧路不通了,新路却又在哪?眼下的教学,已经不仅仅要求读懂文章那么简单了,而是需要引导学生抒发己见。那么问题就来了,我可以轻易的教会你们如何解读一篇文章,但是我要如何教会你思考?
前者是技术问题,是容易解决的。但是后者却是事关教师本身的世界观、社会观等等的价值观。教师本身如果没有思考过该问题,试问是要如何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教师的教学工作、书面工作繁重,乃至于身心疲惫,阅读量大大下降,甚至于某些教师平日根本毫无阅读的时间和习惯,试问,是要如何产生思考呢?
我们都理解,阅读的魅力在于,会对人产生更多的思想撞击,而这些撞击才能更好的让自己进一步思考各种问题,有动力去鞭笞自己,以求进步。没有阅读,平日里的教学,就会在原地里转圈圈,甚至一头栽进死胡同里。
新的教育蓝图,其实是非常理想的。不过,如果教育现状无法改变,教师的心态不转变,学生仍旧保持著无比功利的心态来学习,那么,再好的蓝图,都会寸步难行,只能哀鸿遍野,处处都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