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在大搞“英雄崇拜”之际,难得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令千金李玮玲医生坚持底线,有所不为。看到4,877橡皮擦组成2.3米宽3.1高的巨型造像,李医生在面子书上贴文坦言她心有戚戚焉。
李玮玲医生不禁回想起文化大革命刚过的1976年,她陪同父亲官访中国之陈年往事。当日,年轻的孩童列队挥旗,站在路旁大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她显然受不了这种经典的造作。
说是这样,国情不一,信仰有异,迎客的安排,纪念的方式,往往自然有所不同。对新加坡人来说,李光耀地位之特殊,想必已经超乎外人的想像,因而荣耀他之尺度,自然也在李玮玲医生的理解之外了。
尽管如此,身为李光耀伉俪的掌上明珠,李玮玲医生确确实实遗传了实用主义的精打细算。她所提问,正在于此:为了这幅橡皮擦叠切的人头像,所用的的时间,人力和资源,到底如何造福新加坡和新加坡人?
李医生的顾虑,确有见地;不过,我们也可从中觉察,文化和艺术在这个岛国所以不兴的部分缘由了。劳师动众的结晶品,虽然没有直接惠及新加坡本岛,但是,这不正是创意的精神吗?
李医生所议,想必不是旨在扼杀这点,而是唯恐大家假借创意之名,放大了崇敬的规格。何况,李光耀先生生前也交代不搞纪念馆;然则,功成不居,一生的功绩反而是以不去,长在国人心中了。
可惜,这个国家没有李光耀也没有李玮玲,浮华之风,倒是处处可见。一块块石碑,一条条街道,因此都用在铭刻个人一时的盛名。聚焦所在既然有别,也就难怪新币兑马币会3比1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