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天的《东方日报》,一篇报道是《张盛闻:华小师资充足》,一篇是《至少80人,隆雪华小缺师资》,两篇标题放在一起,有点讽刺与滑稽。
细读之下方明白,教育部副部长说的是明年师资调派以后的情况,而隆雪华小师资缺乏是目前的状况。两篇报道针对的时间点是不一样的,因此,有意或无意,在新闻标题上就出现了这种矛盾的情况。
虽然如此,读者却依然可以质疑,副部长的数据是不是有点片面?这个情况以前不是没有发生过,通常是教育部称师资充足,而华小却为师资短缺苦不堪言。犹记得三年前董总号召“华教救亡抗议大会”上的标语:“爸爸的时代不够老师,我的时代也不够老师”——对华小师资问题真是让人悲从中来。
如今,副部长单单根据“电脑系统”上的数据,就加以判定华小明年的师资充足甚至饱和,断言教育部暂时不会颁发聘书予临教。然而,面对不止一校的华小急聘临教广告,副部长又该如何应付?
现在来看,华小师资短缺,大致是两种情形:一种是先天不足总体数量的长期性短缺,另一种则是具体学校具体岗位的临时性短缺。副部长的发言,应该针对的是第一种情况。这个问题也是华社长期以来的痛,如果能在不久的将来一朝解决,确实是大快人心。而目前华小师资缺乏则是临时性,原因又是多种,比如增设了班级,教师临时请假,或年老退休,或突然辞职,或教师长期请假而该归不归,或临时培训等,都会造成具体的学校岗位出现暂时空缺。
说到底,缺乏还是饱和,如果不是有意搅混水,事实只能是一个,而问题还是老问题。关键在于,教育部既然诚意解决华小师资问题,就应该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让官方与民间的数据有交集的平台,最好再设机动的小组予以核查,对师资调配进行动态的跟踪管理。但目前情况,则是官方民间各说各话,没有有效沟通与确切事实,官方会背负“睁眼说瞎话”的恶名,华社依然为师资匮乏而痛苦。
掌握教师流动情况
此外,民间也应理顺信息上达的渠道,而非仅仅诉诸媒体曝光。具体到华小而言,教师的流动问题,比如教师请假、培训、退休或辞职,是否能够有及时的信息更新,以及是否有上报信息的有效管道,比如是否可以在教师管理制度上,确定一个基本预先声明机制,提前掌握知晓教师的具体流动情况。既然信息可以有效到达华文报界,那么也该努力让信息顺达上级教育管理者。
反之,官方信息渠道也该包含董教总机构、华社采风、新闻媒体等,尤其是新闻报道,因其客观与及时,时间地点人物一应俱全,完全可以用来作为参考与核实。
不可否认,华小以及淡小长期以来受到政府的不公平对待,问题一箩筐。比如华小师资短缺之外,尚有华小建校、迁校面对诸多困难,所得发展拨款非常不公和不足,以及部分微型华小生源紧缺面临关闭等等问题,都是司空见惯的事实。长期以来的华教悲情,让华社对官方的表态持怀疑态度,这是难免的现象。
其实,在朝者未必全无是处,或所做全是恶意针对华社,如果副部长有诚意解决问题,华社当然给予掌声。当政者需要刺激,有时需要嘘声,甚至骂声,但有时,也可以给一些掌声。毕竟,解决问题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