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前的1966年10月23日,槟威海面一早就聚集2千多艘渔船和小艇,展现了我国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海上大示威,参加者全是浅海渔民。他们抗议拖网渔船非法在浅海放网捕鱼,并要求政府严加管制拖网渔船在浅海的违规行为。
47年后的今天,半岛西海岸又发生渔船罢海事件,涉及的渔船同样超过2千艘,不同的是:如今已无深海、浅海之分;斗争的对象也不是行内同业,而是政府有关部门及其政策措施。然而,最大的不同却是斗争形式已改为不行船的罢海行动,而非示威抗议,即使是罢海,抗议的成份也低于害怕被捕,因为就算鱼网合乎农业部规定的标准,执法人员仍然有其他理由扣留船只。这种形式反而与数年前全国大型罗里的罢驶行动十分神似,都是害怕一上路,半途就遇上执法人员拦截吹毛求疵,岂止血本无归,还要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农业部的官员只懂得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渔民却是最现实的践行者,鱼网网口的大小、网翼的长短,以及什么尺寸能捕到什么鱼虾,只有后者最为清楚,反而是前者的设想经不起现实的考验。就如即使服装设计师的产品多么前卫,穿在个别模特儿身上也得讲究合身与否,鱼网是渔民的生存依靠和生活手段,能够捕到鱼虾才是有用的好网。出一次大海并不容易,消费之高不在话下,时间的消耗也等于金钱的损失,如果没有足够或较好的鱼获,小学生都知道那是得不偿失的捕猎。因此,他们必须讲究鱼网的质素、尺寸、口径。若依足农业部的规定,即使执法人员感到十分满意也没有用,捕不到足够的鱼虾,损伤的还是渔民自己,农业部并不会给予补偿。
农业部的瞎指挥已经导致数区渔村几百艘渔船宁可毫无入息也不出海捕鱼,鱼商买不到足够的鱼量,势必要坐地起价,就算政府有办法入口外国鱼虾,消费者也免不了要考虑多吃肉,少吃鱼虾蟹。然而,罢海行动若蔓延到全国,届时参与行动的渔船飙升到数千艘之多,恐怕连农业部长都得食无鱼虾蟹,只能天天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