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主程度不够,基本人权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主流媒体又受到中央执政集团控制的威权体制国大马,华教运动的活跃分子,特别是董总,常被官媒标签为华人沙文主义者、反国家团结分子,甚至是反国语或反国语做为国民团结工具的极端主义者。这种扣帽子的手法,确也为华教人士施加了不少心理压力,使得华教人士,在争取母语教育的运动中,得格外谨慎,以免落入莫须有的圈套。
尽管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华教人士依然得在这个心理压力下,据理力争其合情、合理、合法的基本人权。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坚持,是令人可感可佩的;若否,今天华教、华文报恐怕早就断了根,大马也变得更单调与一元化。
依笔者的理解,华教人士走的实为尊重国语巩固母语的路线。说起来,这也是很委曲求全的。华人是马来亚建国三大民族之一,人口也占了约25%,可华语华文就是得不到官方语文的地位,以至连华教人士,也不再突出这一点,而仅仅是退缩到保持华小现状的地位。说委曲,也确是够委屈,可连这一份努力,也被标签为华人沙文主义者,真是天理何在。
在印度,不仅官方语文有近20种,正规的教学语文也有30多种;许多非洲国家,如尼日利亚、南非等,也多实践多种官方语文。今年,被世界经济论坛(WEF)评定为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前3名的瑞士、新加坡、芬兰等,也是实践多种官方语文的国家;显见,多元语文,不但无碍国民团结,若思路开放、格局够大,懂得善加利用,反而是可促进国家繁荣和谐的正道。
可在大马,华语与淡米尔语等,非官方语言也罢了,竟然还被定位为附加语文,地位比外来语英文还低;这未免太说不过去了。同理,政府政策也把国文学校定位为首选学校,这显然也与联邦宪法第8条的,公民人人在法律前一律平等的条款与精神相背。因为,开宗明义把国小、国中定位为首选,就难免会歧视其他政府资助学校。这事实上,也是常期存在的蓄意人为造成的歧视,如师资不足、校地不足、学生一班人数太多(甚至有50多人一班的)等等。最近,教育部还企图用经由量变导致华淡小变质的手法更是变本加厉,要加速国小化华淡小,这确是欺人太甚。
华人已足够委曲求全,独中学校也把国语列为必修必考科,显示对国语的充份尊重,且事实上,华小的水平在整体上,也高于国小(包括英文),即使国语稍为输给国小,也是预料中事;毕竟,华淡小得三语并重,不可能每个学童均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华校既然已尽力学好国语,中央政权依然处心积虑要使华文、淡米尔文“单一科目化”,也就是最终使其沦为地位次于外来语英语的附加语文与单一科目,而非教学媒介语,是华人无法接受的。这也是华教人士反大蓝图中不利华淡小部份之因,这绝非反国语,是力保华淡小现状,使其不会最终沦为单一科目化。若连这么委曲求全的诉求也被标签为反国语,这个国家也太无法无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