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到访吉隆坡参与会议,散场后有幸与两位友人前往巴生港口的“海南村”(Bagan Hailam)。从巴生港口穿越约15分钟的工业区,眼前见到的一片海岸的便是“海南村”所在。“海南村”放眼望去是一整排沿海而立的木脚屋。对岸有个码头,花个约45分钟乘船可到另一个小岛,吉胆岛(Pulau Ketam)。
其实,“海南村”之名并非源于住户皆属海南籍贯,而是以“镇南宫”(拿督庙)为分界,庙宇左边多为海南籍贯家庭,庙宇右边则集中福建籍贯的住户。在这一“条”近百个住户的“海南村”有著小咖啡馆,也个卖著食物的摊位,过上简单日子看似不成问题。海南村周围多数为该地居民,周围的人不多加上阳光海风,让“海南岛”尽显悠闲怡人的氛围。
一、居民的选择与没选择
由于去时正值退潮,沙滩上轻易能望见许多以慢动作踱步的海螺及不时跳动的泥鳅。但是,当我望向另一边,便愕然发现一整“堆/片”密密麻麻的垃圾,刹时破坏了之前的美妙沿海风景。
好奇加上困惑,我询问友人为何居民将自家垃圾胡乱丢弃。况且,这些垃圾就堆积在家楼下或附近,困扰的还不是自己?友人解释这些居民没有选择也没别的方法。这地带完全没有一个市政府设置的垃圾桶,也没有定期到访的垃圾收集车协助居民处理垃圾。在毫无选择的情况下,居民唯有将自己的垃圾顺手丢弃在自家“屋下”。
除了方便外,他们也期待海水能或多或少地将垃圾冲走。然而,在海水高涨时,垃圾也会随之高涨,浮在海水上的垃圾更是四处可见。当地居民指出在庙宇左边的“海南人”居住的“区”由于地势较底,更是不时发生垃圾回冲进家里的“悲剧”。当地居民也向我指出了他们的无奈。
垃圾堆满海边非一两天的事。虽然已有居民表示已经向当局申述。但是,垃圾处理的问题却迟迟没有解决。
二、宁静安全,互不侵扰
走遍“海南村”后,我受邀入友人阿姨的屋内小坐。糊涂的我竟将相机置放于屋外的小木桌上。谈天约15分钟后欲离开时才惊然发现相机在屋外。这时,友人阿姨要我别担心,她提起自己的丈夫也有将钱包放在屋外一整晚的前例。她说:“这里很安全,几乎不会有人刻意拿取不是自己的东西。”我心想,这么好的地方,环境也应该受到保护才对。然而,身为旅客的我在喝了友人阿姨招待的一包菊花茶后便匆匆离开,继续前往吃肉骨茶的行程了。想起来,喝完的那包菊花茶的包装,或许现在还躺在“海南村”沙滩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