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选购商品时,考量的通常是价格和品质,想买一个耐用又便宜的物件,正所谓价廉物美。但是价廉物美是不对等的,当我们要求品质时,价格相对会提高,所以应该是“价昂物美”或“价廉物丑”。比如一个有品牌的商品,品牌即表示有一定的品质保证(Quality Assurance),也就是说该商品获得了品质系统的严格控管,这得花费人力和物力来维持,因此价格也比其他没有品牌的商品来得昂贵些。当然,有些商品是靠广告建立起品牌,而非遵循其优良品质管理,那又另当别论。
虽然我们都清楚知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却仍然向往价廉物美──付少少钱能买到好东西的想法始终左右我们的购物方式。于是,商家抓住消费者的这种心理进行销售,一面把价格压低,一面把商品“包装”得很有质感。包装的方式变化多端,最普遍的是透过宣传,以刊登平面与电视广告、分发传单为主,用文字、图片、声音、影片将商品美化后送到人们面前;或者推销员用三寸不烂之舌让消费者乖乖掏出钱包。消费者在这种恰似催眠的情状下,忘却购买原则,不去讲究商品品质,舍得花大钱,人们的说法通常是“宠一宠自己”、“因为你值得”,很熟悉的广告词吧?
如今,原物料价格高涨,就算商品再厉害包装,推销员怎么舌灿莲花,售价也难压低了。在薪水没涨、万物皆涨之下,商家担心价格影响人们的购买欲望,为了不影响业绩就想到了偷工减料,制作与原有商品相似的假货赝品。比如用工业酒精混充的假酒,造成饮用者甲醇中毒,导致失明或死亡;我还喝过用色素、药用酒精和调味剂混成的“葡萄酒”;用蒟蒻作成的墨鱼肉、鱼翅。中国黑心食品更是远近驰名,用纸屑当成内馅做成的肉包子,用地沟水加工做成的食用油,用化工原料调配出来的火锅汤底,用三聚氰胺混进牛乳以增加其蛋白质成份的毒奶粉。而最近又添一桩,在山东的虾米被添加了致癌的针织物染色剂和亚硝酸盐等工业原料。
我不能完全怪责这些无良商家,因为他们是为迎合消费者,银货两讫,谁也不欠谁。在“价廉物美”这种消费模式的恶性循环下,便会出现“偷工减料”和“黑心产品”。那么,我们该怎么保障自己的权益呢?我们没有分析仪器可以验明真假,但是政府的检验单位能,政府得为人民把关,制定商品认证与化验标准,这样消费者才能安心选购,根据商品的制作成份、产地、有效期限,最好还有产地与销售地的标准认证标签,如ISO、HACCP、MS(马来西亚标准认证)。
消费者著实得抛掉“价廉物美”的想法,至少在经济不景气的当下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有,那多少是奸商的伎俩。当然品质不完全用价格来衡量,不过肯定没有100令吉买得到的新型3G手机。若要品质就要舍得花钱,若要便宜,就Buy on your own risk,因为商家言明:货物出门,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