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家幼儿园教师被爆因学生不停讲话而用布捂住孩子嘴巴和绑住手脚,引起轩然大波。上述做法诚然不可长,但无可否认,教师在校需面对一整群孩子,若个个都是问题儿童,他们承受的压力绝非一般。因此,为人师者学会如何抒发情绪,便成了重要的一环。
投身教育,不少教育工作者初始皆出于喜爱小孩、为社会培育栋梁等单纯动机,但他们没想到的是,教职要面对的往往不仅是孩童,还有校方与家长。
很多日程忙碌的家长除了让孩子在学校或幼儿园学习外,也让他们上安亲班、补习中心等。家长们把教育责任交托给了教师,却忘记身为父母该有更大的教育责任。一旦孩子的成绩或身体状况出现问题,部分家长第一时间就会到学校或幼儿园兴师问罪,此举不但有损教师尊严,更可能让后者的教育梦碎。当现实无法与理想同步,很多教师会开始出现心理冲突,产生压力,甚至陷入焦虑和忧郁的状态。
临床心理治疗师刘耀东表示:“想应征当老师,可事先观察学校办学理念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为更好地管理情绪,建议老师们多上纾解压力的课程,学习自我成长。只有正视压力,才能觉察情绪,并做出适当调整,看看是自己或学校的期待过高,尝试和校方沟通,虽不容易改变政策,但至少表达意愿。”
校方或可安排纾压课程
现今某些学校安排给教师的职务,已不单纯是负责教学,“除了繁忙的教课行程,有的学校让老师一并兼职行政工作,我认为学校应更体谅老师,给予他们更多时间和空间。老师的时间不够用,想要进修也没有多馀时间,加上需照顾各自的家庭,根本没有馀力额外自修。为了更好的教学素质,校方可尝试在上班时间安排老师上压力缓解课程,或学习管教有行为问题孩子的相关课程,这些都须具备技巧”。
至于特殊儿,有的家长因害怕特殊孩子无法在正常环境下长大,坚持将孩子送到普通学校,无形中亦造成了教师的压力。“家长首先应让孩子得到诊断,确定患病或管教出现问题,因家庭环境可影响孩子专注力和情绪。”
以前述教师对学生捂嘴绑手脚的案件为例,若学校发现孩子不适合在该班级上课,可对家长提出转校建议,以期该孩童找到更适合她的学习环境。刘耀东建议教师:“若发现情绪找不到出口,应尽快和校方及家长做沟通,否则可能用上较不适当的方对待学生,不但起不了阻吓作用,还可能成为不良示范,并对该名学生造成心理伤害,影响学生的自我成长。此外,压力会影响老师的工作、家庭关系,应避免把负面情绪带回家,影响和谐气氛。”
除了紧密的教课行程和行政工作,现代孩子较多行为情绪问题、家长对孩子课业的过度重视,也为教师带来压力。“家长应花更多时间关心孩子,真正了解他们的需要。建议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状况时,不应只听孩子片面之词,应和老师做双向沟通,不要一味责备老师疏于照顾。”
【迷思解惑】
Q:体罚学生,代表教师有情绪病?
“体罚”的教育方式已被现代家长唾弃,可能教师欲借此提醒学生做错事的后果,但体罚方式和程度的不同,都建立在教师当下的心理状态。此举动易被愤怒蒙蔽,进而成了教师发泄情绪的方法;而学生没办法理解体罚的用意,反会阻碍他们尝试新事物,影响自信心和主动性的发展。
刘耀东表示:“爱的教育当然最被推崇,但我也明白时下学校,一个班级里的学生人数很多,无法一一用爱的教育管教孩子。老师可尝试先为班级设立规定,严格执行班规。老师的严格不局限在体罚,只要学生犯了班规,严厉执行惩罚也可有管制的好效果,例如让学生在放学后留下来打扫课室等,顺道灌输他‘服务’的意义,更具教育性。有的学生具有挑战性性格,如他们在家里常被忽略或没有得到关注,会反将老师的惩罚当作被注意,并做出令老师费解的举动,因此老师须多了解学生背景,才能更好地管教学生。”
Q:师生间应划清界线?
严厉不代表和学生失去亲密关系,“当一位老师清楚了解什么时候应严厉以对,什么时候该表现亲切和善,其实更能增进彼此互动。老师适时的玩笑,可变成对孩子的奖励,为学生建立正面的关注,加强他正确的行为态度,帮助改善学生缺点。”
刘耀东补充:“对比此法,买礼物较不被鼓励,因为容易导致学生注重物质,认为只要做对的事,就有礼物作奖励。”太放松的管教也会让学生失控,纪律不但不易维持,可能导致学生无法适应其他科目老师的教学方法。
Q:学校应如何更好地帮助教师减少压力?
教师自身须学习管理情绪,当负面情绪来临时,可适当找到纾解方法,如深呼吸可即时帮助安抚自己,不让累积的情绪爆发。此外,校方也应协助教师减压。若班上人数太多,可斟酌划分人数,或聘请行政人员处理该方面问题,减去教师部分负担。
Q:教育方式应满足所有家长吗?
教师的教育方式应和学校办学理念配合,若很多家长不满意教师的教导方法,教师可能需自我检讨,并和校方沟通,找到解决办法。要是只有一两名家长不满意教学方式,教师也应明白自己无法满足所有家长,“只要坚信自己的教育方法最能帮助到学生,加上平时不断自我增值,不需要因为小部分家长的不认同,而过于担心或自责,事事应以总体为大,当情况不在自己的控制能力下,可与学校商讨,找出应对良策。”倘若教师责任心过重,把所有事情往身上扛,可谘询辅导帮助,了解自己的责任范围和能力,学著调整心态。家长应多谅解教师难处,若是家中有特殊儿,可将他送往特殊学校或人数较少的班级,甚至让受过特殊培训的教师来教导,此举对其他教师也较公平。
【教师说】
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就认为教导孩子应该是教师的责任,这到底为教师带来什么困扰?在教师们眼中,为人师表最大的难处在哪里?我们找来了两名教师与我们分享她们的经验。
覃宝仪,任职于国际学校:难在家长不配合
教育孩子是大家的责任,不能因为孩子在学校待的时间较长而指望教师可以把孩子教育好。家长把责任推到教师的身上,其实会让教师感到很压力,因意味著要是孩子表现不好,家长就会把矛头全指向教师。
当教师的难处就是家长一直抱怨孩子哪方面表现欠佳,却又不愿意与教师共同努力。教师其实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学习。有些学生确实比较调皮,但只要教师愿意与学生沟通,想办法去解决,其实可以让孩子在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在玩的时候尽情玩。
陈重阳,任职于幼儿园:不应学校一套,家里一套
这是不负责任的家长很荒诞的观念,培养幼儿的身心发展,作为家长岂能一点责任都没有,原生家庭才是影响孩子一辈子的根源。把孩子送进学校,不仅是让孩子学习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纪律、礼仪、交际沟通、自主性、能动性等。例如在学校,教师让孩子学习自己穿衣吃饭,回到家里父母因为心疼孩子而帮忙张罗一切,在孩子逐渐成熟的思维中,就出现了学校一套,家里一套的认知,尤其有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更为明显;又或者模糊孩子认知,在“应与不应”间游走,这种“双重标准”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路上就失败了。家长与学校的相互配合,有著共同培养孩子的方向和目标,才能事半功倍。对于教师的压力,只能无奈表示,有时明知教育方式不正确,但为顺从和满足家长,教师们长期下来若非麻木不仁,则另谋高就。
我认为,教师最为难的是处在家长与园长(校方)之间。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或培养方针,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不能死板操作,教师必须随机应变、因材施教,不能仅用统一的模式和方法对待每一个不同个性的孩子,尤其班上有十几个孩子,任务繁重,有太多的变数。间中常出现家长与教师的意见分歧,事情被带到园长处后,一些不是站在前线教学的园长,难以体谅教师的苦处和家长施予的压力,一声令下,轻则教师建立的苦心前功尽废,教学的热忱逐渐被扼杀,重则教师被辞退。如何拿捏与家长和园长之间的沟通,在顺利培养孩子的同时保住饭碗,成为教师最难之处。教师如何在繁重高压的工作环境中不至于崩溃,全凭教师个人的心态调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