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杪, 又是季候风时节。东北季风带来豪雨不断,除了每天湿漉漉的让人感觉不舒服外,对健康更有著直接的影响。气温时冷时热,此时极易患上感冒、支气管炎、引发哮喘病等呼吸道疾病;但你可知道,它和心血管疾病、脑中风、精神疾病、消化道疾病等也有著直接的关系。
研究发现,气候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雨量等会影响人体运作。气候差异大时,如雨季时期冷热交替,对健康的影响就更大。年长者及慢性病患由于适应天候的能力比一般人要弱,因此必须加倍小心照料,以免在气候的作用下发病。
免疫功能下降 呼吸道容易染病
温度、湿度、风速及雨量会影响病毒的繁殖与传播,雨季时期气温较低,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流行性感冒(Influenza)及其他呼吸道的感染,更有发引成肺炎的可能。站在中医的角度,呼吸道疾病的发作归于肺气不足,乃由于肺部不抵御天冷时的外来邪气所致。想要在潮湿环境下预防和治疗呼吸道疾病,就要补养身体的正气,例如进食首乌、枸杞、人参、黄?等中药。另外,多吃鸡肉、鸡蛋、鹌鹑、猪肉、动物肝脏等也有帮助。若你不慎已患上感冒,可以多吃大蒜、生姜、葱白、绿茶、白萝卜等。
心脏负荷加重 银发族注意心血管疾病
天气特别冷或特别热时,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症状如胸痛、心律不整、冠状动脉疾恶化的风险。气温降低会使血压、血液浓度及心脏负荷加重,使血液中胆固醇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的数值上升,也会造成血液浓缩、发炎反应及高凝血状态而易引起血栓。
相较于年轻人,老人在冷天气中较易有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的情形。据英国2008年研究报告指出,当气温降低1度,28天内心脏病发生率会增加2%,年龄层集中于75岁到84岁长者。
雨天预防心血管疾病发作,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少吃生冷、油腻及辛辣刺激的食物。日常中多吃芝麻、米糠油或低脂优格有助控制血压,尽量不要摄取全脂优格和全脂奶。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注重保暖、固定运动也对患者有益。家中可用除湿机将空气中的湿度保持在50至60%。另,也需注意多休息,放慢工作和生活节奏、放松心情,并记得准时服药,定期检测和治疗。
水源性病菌滋生 注意饮食防肠胃炎
潮湿天气最易引发急性肠胃炎、细菌性食物中毒和细菌性痢疾等。急性肠胃炎若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会转变成慢性肠胃淡,威胁人体健康。急性胃炎大多因暴饮暴食、囫囵吞枣、进食过冷或过热或未煮熟、不洁净的食物所引起。急性胃炎治疗起来并不难,但是千万别拖延,特别是伴有剧烈呕吐、腹泻、呕血、便血等患者,必须尽速求医。
预防在多雨季节患上肠胃炎,首要注重饮食卫生。生吃的蔬果必须先洗净;隔夜饭菜必须彻底加热后再吃;别吃直接从冰箱中取出的食物;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慎食高脂、高糖、高盐等油腻辛辣的食物;多吃苦瓜、苦菜、芹菜、莲子、百合等苦味食物达到燥湿的效果。若你已不幸患上肠胃炎,应停止吃对胃造成刺激的食物和药物,尽可能多饮食、补充水分,喝加了少量糖和盐的开水。
雨季带来了水灾, 大雨会增加水源性疾病, 而水灾则增加曲状杆菌(Campylobacterspp.)、隐孢子虫症(Cryptosporidiosis)及钓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的感染。当水质受到污染,食物因高温变质或因保存不当使得细菌滋生时,会增加食物和水的传染疾病,导致肠胃炎,以女性、儿童、老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机会较高,严重时会有并发症如A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 引发肝炎、克沙奇B型病毒(Coxsackie B virus) 导致心脏疾病、出血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O157:H7) 造成肾脏疾病、关节炎及无菌性脑膜炎等。
气压低、温差大脑中风机率增加
气温会影响血压、交感神经活性、血液黏稠度和身体活动程度;雨季时节湿度大,气压低,天气变化又大,是脑中风的好发时期。研究发现,气温每降低摄氏2度,发生缺血性脑中风的相对危险性为1.32倍。气温变化若大于摄氏5度,会增加脑中风的机会。季节及气温的变化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进而短暂性增加脑中风的机会。另外季节转换时会造成偏头痛及丛发性头痛。
脑中风病发通常都有前兆,倘若你发现身体无故出现肢体麻痹,并伴有头痛、头重脚轻、舌头发胀或单侧肢体乏力、站力不稳的短暂情况,但缓解后又发作,就要当心了。当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无故嘴角歪斜、口齿不清或伸舌偏斜,亦是脑中风之前的症状。老年人中风通常会先有单眼突然发黑的症状,往往会有数秒或数十秒看不见,之后又恢复正常;另,原因不明的摔跤也是老人中风的先兆之一。除此之外,莫明的困倦嗜睡、反复流鼻血也是可能脑中风的先兆。
预防脑中风,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多吃含钾较多的食物如水果、黄豆、海带、蘑菇、蔬菜;肥胖者要控制体重。同时要避免劳累、紧张,注意休息,避免过大的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天气一旦变化,要随时增减衣物。一旦察觉身体有异样,必须及时就医。
褪黑激素分泌增加 雨季引发忧郁情绪
低温及天气阴沉时人的情绪易沮丧或低落、感到抑郁,有医学论据可寻。脑部的松果体负责褪黑激素(Melatonin)的分泌,褪黑激素会抑制人体细胞的活性及兴奋,过量的褪黑激素容易使人抑郁。褪黑激素分泌的多寡受到光照影响,当强光照射时,褪黑激素分泌会减少,人于是精神振奋;在暗光下褪黑激素分泌增加,便教人昏昏欲睡,心情也渐渐郁闷起来。
另有研究指出,阴盛阳衰的雨季时期特别容易引发季节性情绪性疾病(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这种病症影响了全球约4至6%的人口,其中女性的发病率较高。还有一种说法是:气候的变化往往造成人口变迁、工作改变、压力产生及亲人过世等,导致容易有精神疾病如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或忧郁症。因此在气候或天气转变时,应留意有无精神方面的相关症状,尤其是精神疾病患者的反应较为敏感,应更加注意。
要改善雨天的忧郁情绪,应该积极运动,保持良好且充足的睡眠,散步、跳健身舞和打太极都是不错的选择;即使没空运动,也该听听欢乐的音乐。日常饮食应避免煎炸、油腻食品,多吃清淡食物,多喝水。鱼类、蛋类、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B和氨基酸,对增加身体活力、调节情绪有帮助。适时从事休闲娱乐活动如唱卡拉OK、逛街、跟朋水聚会等也可纾缓情绪。最重要的是,别把自己逼得太紧,让工作和生活节奏慢下来,避免过于操劳。
雨季来临,多管齐下去湿邪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会伤人体阳气,导致各种不适。要避免受到“湿邪”的侵扰,应尽量少待在潮湿的地方,在室内使用除湿机或干燥剂,保持室内湿度适中;雨天时关闭门窗,天晴后打开保持空气流通,以去除湿气。
宜多吃健脾化湿的食物。山药、赤豆、扁豆、薏仁、冬瓜等都是不错的化湿食物,不宜吃生冷、油腻的食物。其他如玉米、水芹、洋葱、鲫鱼等也有助健脾化湿。少吃多脂、热量高的食物;多喝水,但要少喝咖啡等含咖啡因的饮料,少饮酒。要格外注意食品的卫生和新鲜度,以避误食霉变食品引发肠胃炎,甚至食物中毒。西瓜、香瓜、黄梨都是“驻湿”瓜果,食用过多容易造成体内湿气淤积,特别是儿童和老人的消化能力原本就较弱,少吃为妙。
粥:
下雨天喝粥,可以起到暖胃的作用。其中,八宝粥和小米粥都是不错的选择。
面类:
雨天让人感觉乏力,胃部的消化功能相对减弱。此时清淡的汤面就是很好的选择,既能暖胃又易消化。
绿茶:
要除湿气,绿茶效果佳。绿茶不发酵,茶中的咖啡?、茶多酚等成分大程度地保留了下来,因此湿气重的人不妨喝绿茶。然不宜多饮和长饮,一旦体质有所改善,便应改饮其他茶类。
除湿汤水:
冬瓜海带汤:冬瓜100克切片,海带30克洗净,虾皮、精盐适量,煮汤食用,每日一次。也可加鲫鱼1条一起炖汤。冬瓜味甘性寒凉,能清热利水,生津除烦;海带味咸性寒,可清热利水,养阴止血;鲫鱼性味甘平,能健脾益胃,利湿止渴。本汤多数人可食用。
三色豆汤:白扁豆、红小豆、绿豆各30克,煮粥食用,每日一次。白扁豆性微温味甘,有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的功效。绿豆甘寒,能清热解暑,利尿消肿,滋肤止渴。红小豆又称赤小豆,善解毒利水,清热去湿,健脾止泻。此汤可清热除湿,常食有助于解除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