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祺伟既是低音提琴手,也是制琴师傅及调音师,身兼多重身份,他说,“我知道自己无法成为大富豪,但至少我靠自己的双手,赚到了人生的价值。”
采访约在王祺伟的工作室,当天早上他才刚下飞机,他赶紧先去理头发,然后回到工作室打扫。“我离开了一个月,工作室都蒙上灰尘了。”5年前他一个人大老远跑到小提琴之乡——意大利克雷莫纳(Cremona)学艺制作小提琴,这一次他又回到改变他人生的地方,学习如何制作琴弓。
王祺伟既懂得玩乐器,又掌握制琴技术,但现在他主要从事提琴调音及维修。他说音乐人不会随便把自己的乐器交给其他人,当他们愿意交托给你维修,证明了他们在某程度上相信也认同你的专业。
“有次我把维修好的乐器交回给客人,并向他说了声谢谢你的信任,不料他却回我,那是你自己赚回来的信任。”曾是父母眼中“问题儿童”的他,这是一种莫大的肯定,“当下我终于感受到人生中的一点成就感。”
太精准反而不美
王祺伟表示,制作小提琴有一定标准与规范,“在几毫米的差别之中,整个琴的概念及声音表现都不同。”但是他却强调,“在制琴过程中,如果太过精准计算,出来的声音并不完美。”如果每天都专心做琴,王祺伟得用上一个月才能完成一把,“我的老师制一把琴,最快也需要一个星期。”他自认制琴工艺未达顶尖水平,但是具有高度的实用性。
王祺伟的主要买家分两种人:入门者及收藏家。其中,又以收藏家居多,“他们相信我的琴日后有价值”。相反的,上门的音乐家,绝大多数来维修乐器,“音乐家的琴已经非常好了,如果他们来找我,是希望我把他们的琴发挥到最好。”
好琴堪用一辈子
这些年,经他之手调音及维修的提琴不计其数。他认为,一把琴的好坏,跟价钱没有太大关系,“二、三十年前,我国拥有很多很好的乐器,那时的价钱很便宜,但现在价钱不仅贵,更重要的是知识水平也不断往下掉。”
意大利制琴师的社会地位很高,因为它是受当地政府承认的古老行业之一。但是,王祺伟话锋一转,“这行业不符合现今社会的经济效益,在这个机器化的时代,太多的物品都是用完即弃,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手工的价值。”
一把手工琴至少可以使用30年甚至100年。“乐器是跟著你一辈子的,制琴师在制琴时,所有细节都会细腻地处理。当我们将提琴交到音乐家的手里,我们可以告诉他们,这把提琴你可以用一辈子。”对他而言,无论是制琴还是调音,“最后一切都还是回归到人与人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