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码化年代,我们可以把图书馆放进口袋中带著走,甚至依赖应用程式记录生活大小事。大家手拿手机的时间,比实体书和记事本更长。科技虽然便利,可是我们不会闻到书香味,也无法在翻阅时发现内页夹著的惊喜。
相比高科技时代,手写笔记看似很老土,但有些人就是喜欢亲手写字的感觉。+-×÷的创办人陈栎指著手机说,“当这个东西变得很重要的时候,我也很依赖它,不过我并没有忘记书写比较美好这件事。”
他说,在这个时代书写太难得了,格外让人珍惜,于是他开始一针一线、一纸一步,以一天制作3本手工书的进度,缝制出一本又一本美好质感的手工记事本。“电子记事本和手缝书最大的分别在于触感。虽然电子化记账快速便捷,可是当你慢下心来写东西,或画些什么的时候,你可以真实触摸到那份质感。”
陈栎曾是新闻线上的记者,使他养成手写记录的习惯。“以前采访新闻时我没有录音的习惯,去到哪都带著采访记录簿,那时便养成很好的书写及记录的习惯。”后来,他离开新闻界到台湾深造,“我一直希望拥有一本很好的记事本,可是好的记事本太贵了。”
长得人高马大的陈栎,初次见面时,无法把他与针线活儿联想在一起。他直说,开始手缝书是个无心插柳的过程。在大学毕业后,他想继续进修充实自己,于是报读了台湾慈济大学的社会教育系,一开始主修国画,但是他忙于上班而频频缺课,翌年他转到了课业压力较小的缝纫班。
他说,“我在缝纫班学缝娃娃、包包、书本等,总之什么都学,其实学了以后也没有想过要做什么。”回国以后,他找不到工作,闲赋在家便开始拿起针线手工缝书。
360度翻页 缝制生活触感
陈栎的手缝书个性化十足,他利用不同的纸张、布料及缝法,组合出千变万化的手缝书,每一本书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制作的手工书,白纸与白纸之间会参夹著各式各样的小信封袋、花纸、蕾丝、纸报、杂志等,让人翻开时充满趣味性的小惊喜。
他认为,“手工书的最大特点在于手缝线,缝线才是主要内涵。”所以,当他在介绍作品时都从缝线开始说起,至于封面也是仅介绍布料的生产地和故事,“我卖的是手工书不是设计书。”他解释,手缝书有几种基本的缝法,包括科普特针法(Coptic Stitch)、凯特缝书法(Kettle Stitch)、和式缝书法、长线缝书法等。他的缝法多变,不同缝法造就不同设计,并不局限使用单一的缝法。
360度翻页缝制生活触感在这个电子数码狂啸的时代,陈栎坚持用手一针一线、一纸一布制作手缝书,分享生活的美。
在数码化年代,我们可以把图书馆放进口袋中带著走,甚至依赖应用程式记录生活大小事。大家手拿手机的时间,比实体书和记事本更长。科技虽然便利,可是我们不会闻到书香味,也无法在翻阅时发现内页夹著的惊喜。
陈栎说,手缝书的特色在于本子可以完全打开,展平后不必用手费力压著,不管翻开哪一页,都能打开360度写到最里面的折痕上。
“这是廉价的记事本无法做到的,因为手缝书是一叠纸一叠纸缝的,一般机器生产的,都是整张纸放进机器里一次性缝上一条线,然后对折刀切就好了。”这就是人手与机器之间的差别。
但他坦言,如今机器能拷贝手缝书360度翻页的特色,“若你问我,为什么还要手缝书?手缝书还有什么特色?我的回答是,机器生产的记事本每本都长得一模一样,而我的手缝书每本都不一样。”
我问他,手缝书赚钱吗?他摇头说,“如果只靠这个,我没有办法生活。”手缝书,充其量只是他的业馀兴趣,真正养活他的是自由撰稿人的身份。
“会买我的手缝书的人,大部分都有书写或旅游的习惯。”他分享说,“近几年日本和台湾流行‘手账’风潮,他们会利用画、写、贴等3种功能来设计记事本的内容,存有很重的内容分享。”
在这个电子数码狂啸的时代,依然有人坚持用手一针一线、一纸一布缝制出生活的触感及质感,这份心思让人动容,原来在这样一个时代,依旧还有人相信著:手缝书,是最美丽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