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兜兜转转回到家族事业叔平与饶师泉等人早年创办马华医药学院,极力推广中医教育,便一直投入在中医的生涯之中,甚至还开设了医治穷苦病患的中华施诊所。
黄叔平中医师2006年6月23日过世,享年89岁。但他一直到了80岁时仍每天工作半天,到了6月22日仍为病人看诊、开药方,跟在父亲背后一路走来的女儿黄玉珍中医师笑著说,父亲很是硬朗,几十年来跟病魔打拼,不仅痊愈了,还活到了89岁,并安心地离开,对她来说相当欣慰。
家中的兄弟姐妹很早便被黄叔平送到国外念书,对于黄玉珍这个女儿,他却从来没有过什么要求。她在独中毕业后,对前途感到茫然,不知道该往哪发展,于是在父亲的鼓励之下,就跟著父亲学习中医,帮忙治病。
“中马中医师工会设立中华施诊所,除了是为了免费赠医施药,帮助贫苦的病人,也能够让中医师学院的学生们,能够有机会实际为病人操作看诊,从中获取经验。”
“那时候两年才开一班,我就正好赶上了,上了夜校。”黄玉珍当时的专业是针灸,她说,那年读书只有3个学生兼任义工,可说是忙得不可开交,大约3小时内就要针灸100个病人之多。
她笑说,因为中华施诊所是慈善机构,所以让她们藉著大量的机会,学习了许多。“因为是义诊嘛,病人是不能选择要求医师的。医师一旦指派我们,我们便要实际下针、治疗病患。”她也提到,以前要学习针灸的方式很简便,要测试针灸,就拿一块肥皂,慢慢去掌握下针力道、角度、准确度等等。
造口碑 追逐青出于蓝
经过一番磨练,黄玉珍在上了4年课后,于1973年毕业,顺其自然地就跟著父亲工作。“黄叔平名气大,跟著父亲一起工作,没几个人记得我的名字,大家都只知道黄叔平的女儿也是在那儿当中医。”她笑说,其实到了今天还是一样,坊间还是会说黄叔平已经过世了,然后就会有人纠正说:那间诊所还有他女儿在看诊!
“中医都没在打广告的,所以人传人,口碑真的很重要。虽然说招牌是父亲留下来的,但是口碑的好坏还是得要自己掌握住!”所以当时,黄玉珍也只能趁著父亲不在看诊时,多争取自己的客户。“不然,要是我父亲在,谁肯找我啊?或是我父亲的病人大排长龙,那么病人就会把机会给年轻的医生试试看。”
45岁重回学堂进修
她也认为,其实病人们真的要多把机会让给年轻的中医师,毕竟理论与实践是完全不同的状况,必须要用经验来栽培他们。
犹记得当年行医不容易,还得出门看诊,黄玉珍从吉隆坡开车到了巴生,还得搭船到对岸为人针灸,自己肚子里也怀著孩子,就这么摇摇晃晃地到了岛上治病。当年要以中医为专业而工作,著实不简单。
黄玉珍已故丈夫亦是中医师,并有4名子女,她说,“其实我父亲在快退休时,是希望外孙能够继承他的事业,往中医的道路进修,成为中医师。”不过,当时子女尚年轻,对于继承中医师这个行业一直都不怎么感兴趣。
后来,学院与中国联办课程,更备有学士课程。回忆当年,黄玉珍说起自己对专业努力的过程。“其实,我的专科班文凭是到了45岁时,才到中医专科研究院取得的,专业是肝胆科。”
“这个文凭是我父亲鼓励我去进修获取的,在43岁的当时,还听到要念书,肯定是有压力的。要知道除了工作,我还必须照顾家庭,要煮饭、带孩子、做家务等,待一切都安顿好之后,才能念书。”她还记得,自己考试前一天就是读到午夜,隔天然后早上赶去考试。“非考试的时候,有时晚上10时念到12时;有时12时念到2时。”黄玉珍感叹这当然不容易,除了身边要有人鼓励自己之外,也要肯定自己的努力。
工时长 吓跑下一代
对于儿子章思毅后来选择了中医这条路,黄玉珍笑著把他捉来问话,章思毅立即摇手笑说,“我还只是学徒,现在也就跟著母亲多学习,至于中医师这个头衔,现在还担当不起。”
最终还是回到家族行业,他认为某程度上,自己是希望这项事业要后继有人。提及黄叔平的名号,他则苦笑说,“外公留下来的确实是招牌和名声光环,但这何尝不是一种负担?人们都指望青出于蓝,比较之下压力一定会在。”
黄玉珍认为,当年父亲确实是在这个领域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而对于孩子,她则期许他成为一名“卓越之人”。经验告诉她,必须对于许多的细微小事多用心、多体贴,当得到别人的称赞与认同,那代表迈向卓越的一步。“这门事业可以做到很老,但是必须在这方面努力专精。有老一辈的人说,被中医师摸一摸,病就好了,其实意思是我们能迅速地了解到病人的问题,并且很快地对症下药。”
在还未开设庆安药行有限公司之前,黄玉珍是在其他中药行服务的。1978年起的5年内,她跟著父亲看诊。父亲替病人看诊时,她就站在父亲身后,学习病例、开药。那时病人很多,总是大排长龙,让父亲忙得焦头烂额;如今诊所的格局不一样了,她把诊疗间与等候大厅隔开,不必再因为人们不断张望,而引起催促的压力,失去了与病人好好谈一谈的机会。
“当年父亲是做早班的,他下班后,我就跟著药材店的营业时间,一直做到晚上9时。那时有病人就看诊,没病人就守著。”她说,自己的孩子就是因为知道做这行花费的时间很长,所以都开溜了。
她接著笑说,“年轻人嘛,总是想要创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但是兜兜转转一大圈,最后还是回到了这里。”她感慨道,如果父亲知道有外孙继承这门事业,一定会倍感欣慰。
爱吃鸡屁股 饮食恶习惹祸
谈及黄叔平生平最危险的时刻,莫属1984年,他六十多岁时冠心病爆发,主动脉血管已经完全堵塞的时候了。
黄玉珍说,父亲因为早期过度劳累,且饮食不定时,所以很早就有胃病,长期以来都有肠胃绞痛的问题。
忙于看诊的黄叔平,一直认为那些状况是胃绞痛所致,放著不管,直到后来忍无可忍,才抽时间到西医去做身体检测,没想到竟然是严重的冠心病,立即就被留院了。
她笑说,“很多人都误以为医生或许很懂得养生,甚至不用看医生,但其实我们往往都忙著照看病人,不得空理会自己的身体。”
黄玉珍表示,在接受采访前,才去了一趟骨科诊疗所,还与那位专科医生聊得非常开心。
“父亲的疾病是因为饮食习惯导致。”她说,“父亲最爱的食物,就是鸡屁股。更要命的是他桃李满天下,学生都知道他喜欢吃鸡屁股,于是每次大家一起吃饭,大家都一定把鸡屁股孝敬给他,他也都照单全收。”
黄玉珍接著说,“另一个饮食习惯更要人命,那就是家里的食用油,都不用寻常的花生油、玉米油,而是菜市场的肥猪油,每次吃完饭,满嘴是油好不痛快。就这么吃了好几十年,还能不吃出病来吗?”
患冠心病 以身试药成功制丹
检测出疾病之后,黄叔平接受了3年的西医治疗,却不见任何好转,再加上看到西医的药物实在太多,动辄就高血压、瘀血等。于是他就开始发挥中医的本事,开始看医书,认为“瘀则通之”,根据中医的活血化疗法,亲自以身试药,不断成分及分量上加加减减,没想到3个月后,心绞痛就已经逐渐减少;而一年后则由轻微痛楚至完全消失,这一举不仅对他及不少冠心病人有助益,更将自身的实验报告,呈交到北京举行的国际中医心病学术会议上,且受到肯定及高度的评价。
黄玉珍也说,后来父亲也将这份药方定下,且制成品牌为黄叔平的“活血保安丹”。所以现在各大中药行所贩售的此药,都可说是父亲当年以身试药的成功产品了。
“喜乐之心,乃是良药”
她笑说,当然,这场病之后父亲就对饮食较为注意,也道出了一个疑问,那就是心脏疾病是否就非得西医治疗不可?她犹记得当时诊断出来时,信奉基督教的父亲祈求上帝给他多5年的时间,可以凑个70岁就满足了,结果他健健康康地活到了89岁。
她认为,父亲某程度上传承下来的不仅是中医的成就,更是后来的一种养生之道,像是吃饭七分饱、早午餐的分量比例要正确等;更重要的是,就像诊疗间所贴的一对字:喜乐之心,乃是良药。黄玉珍强调,喜乐不仅仅是欢喜与快乐,而是人在遭遇挫折时,仍然可以开朗、正面的去面对问题。“这8个字虽然是取自圣经,但用来形容父亲所传承下来的人生态度,是最贴切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