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大事,但也往往暗藏了重重的陷阱与危机。且听松风楼的严居杰医师及营养师刘怀友,让我们重新认识与检视,每日与我们息息相关的7件事吧!
柴——火力变化比煤气细腻
相传很久以前,一闪雷电劈中森林燃起大火,自然形成的木炭横空出世,人们初尝了炭火赐予的美好。千年来炭火煮食一直是主流,直到煤气与电子炉的发明,柴炭逐渐远离了我们的视线。
严居杰医师感叹道,柴炭已经退出了人们生活的主舞台,我们用柴炭的机会少了,自然而然也不太会珍惜森林了。
刘怀友表示,炭火的火力变化,比煤气更加细腻,“说白一点,这也是我们觉得炭火炒出来的食物更好吃的原因所在。”
从科学角度而言,炭火的火焰是红色的,煤气炉烧出来的火焰是紫蓝色,前者燃烧时释放远红外线,后者则是紫外线,两者的波长不同,加热特点也不同,“远红外线的持续穿透力强,受热均匀且全面;紫外线的表面温度高,可是也降得快。”严居杰说。
他继续说,所谓的“锅气”,指的并非大火把食物表面炒得微焦,而是食物的持温力,“当厨师端出一盘还冒著白烟的菜出来,白烟的密度高,在吃的过程中,整盘菜还在持续冒烟,那个才叫‘锅气’,意思是温度维持很久,唯有柴火和炭火煮食,才能做到这一点,煤气的温度上太快也降得快,很难炒出‘锅气’。”
十八丁是全马最多炭窑之地,严居杰说,“当地出产的多是红木炭,如果木柴烧得刚刚好,木炭会黑到发亮;温度够高,才能把木柴表面烧至结晶化,形成油亮的保护层,用这种木炭烧开水,水质滑而细腻。”
备长炭品质最好
品质最好的炭,非备长炭莫属。严居杰以““木头好烧功佳”,六字说明了备长炭的优点。备长炭比一般的黑炭更坚硬,敲击时会发出类似金属的清脆声响,“它的火力均匀而且穿透力更强,用来烤肉,香气自是一流。”
刘怀友说,“中国人使用柴火煮食近2000年,但是树林并没有因此被破坏,可见树林消失的主因往往是因为现代化快速发展,而不是因为被煮食烧光。”相反的,他说现今许多专家提出警告,现代生活太依赖天然气及石油了,若干年后这些天然能源耗尽了,到时我们该怎么办?
把木炭放在家里很容易受潮,如果木炭的湿气太高,在燃烧不完全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一氧化碳。这是烧炭的隐忧之一,严居杰的解决方法是把木炭放在车内,用时再取出来就好。
米——含白点的不健康
米,是我们的主食。生米煮成熟饭,我们天天吃米饭,但是对自己吃进肚子的米饭,你了解多少呢?香港杂志《饮食男女》指出,米可按长度笼统分成长米(6至8公厘,如丝苗米)、短米(2至4公厘,如日本珍珠米)、中米(介于长短米之间,如意大利米);亦可按稻米中两种的淀粉—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分辨,前者质感偏实,后者质感偏粘。
专家将支链淀粉少于80%、直链淀粉超过20%的米称为籼稻(Indica),包括泰国香米、中国丝苗、油粘米、印度Basmati香米,煮成饭,口感干爽分明。支链淀粉超过80%、直链淀粉低于20%的米称为粳稻(Japonica),包括日本米、韩国米、台湾米,煮成饭,口感烟韧带黏。另外,还有含98%以上支链淀粉的糯稻(Glutinosa),口感黏糯有张力,成员包括紫米、白糯米、黑糯米等。从营养学角度看,米糠含丰富矿物质,大部分米糠都呈啡黄色,若某种矿物成分较多,颜色亦有异,如含花青素,黑泽深沉,像黑米。
米好不好,可以从外观形态判别。刘怀友表示,“米粒完整且饱满、色泽均匀透亮。”有些米粒有白点,那是稻米不健康所表现出来的症状。论营养价值,以糙米或蒸谷米为首。普通的精白米,在加工的过程中去掉谷皮和米胚时,也损失了其中的丰富营养。蒸谷米独特的蒸煮工艺,保留住米皮的营养,比普通的白米更有有营养。
刘怀友表示,大马的多个稻田都发现了农药残留的问题。他建议消费者可以找信赖的米农直接购买。同时,他也提醒说,尽量吃米原来的样子,也避免混合太多种米一起食用。
油——应烹调手法换油
油脂分成两大类——饱和脂肪与不饱和脂肪。简单而言,饱和脂肪可耐高温,而不饱和脂肪则做不到这点。
刘怀友表示,每一种油都同时含有两大成分,只是比例不同而已,例如椰子油,饱和脂肪占80%,不饱和脂肪占20%,可耐高温烹煮;动物油如牛油、猪油、鸡油等,约占一半比例;橄榄油、葡萄籽油、亚麻籽油等,以不饱和脂肪为主,其中又以单元不饱和脂肪最不稳定,例如橄榄油。
他说,市售的烹调橄榄油,仔细阅读标签,多数是混合了其他的油品,因此冒烟点比较高。再来看净化程度,如果是特级初榨橄榄油(extravirginoliveoil),根本不适合加热。营养学上,饱和脂肪及不饱和脂肪的摄取比例是1:2,最接近人体需求的油脂是棕油、猪油、牛油和鸡油。
刘怀友建议,居家厨房里,一定要基本配备3款油,以应付不同的烹饪需求:
1.煎炸油:冒烟点高,非常耐高温,需要大量使用。如:纯棕油、椰子油。
2.烹调油:耐高温,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的完美比例。如:纯棕油、猪油、牛油、鸡油(动物油的前提是要天然养畜)。
3.凉拌油:含有较高的多元和单元不饱和脂肪,不耐高温,omega3属于这类别。如:橄榄油、亚麻籽油。
一瓶油打天下有问题吗?答案是有,当心摄取“反式脂肪”,长期下来导致心血管疾病。刘怀友表示,植物油经过高温处理,会产生化学构造变化,转成了反式脂肪,人体无法吸收与分解,直接堆积塞血管。除了加工食品、固体状植物油、回锅油,不当的烹调手法,高温处理冒烟点低的油脂,例如以特级初榨橄榄油油炸食物,都会产生反式脂肪。
他说,有些食品标签不会清楚列名“反式脂肪”,而是以“Shortening”、“hydrogenated”、“nondairycreamer”等字样标示,其实都是反式脂肪。
市场上各种油(净化)冒烟点比较:
●葵花籽油(摄氏204度)
●橄榄油(摄氏193度)
●亚麻籽油(摄氏107度)
●椰子油(摄氏232度)
●玉米油(摄氏200度)
●棕油(摄氏230度)
盐——优品不只咸,还带甜
对大多数人而言,盐显得平凡无奇,全然不需注目不需深究,其实不然。从品味而论,严居杰表示,天然盐不会有太刺激的感觉,味咸不干,最重要带甜度,“在烹饪技法上,盐不是调出咸味,而是找出最饱满的甜度,那么放的盐谓之刚好。”
天然盐与精制盐的最大差别在于制法,前者主要以自然的风力或热力,使盐自然结晶;后者则是在海水槽导入直流电,将水的各种成分变成离子,再提炼出高浓度的氯化钠。化学精制盐的好处是避免天然盐出现的苦味,而且成本低且快速大量制造;缺点是只萃取出咸味,将天然盐的各种矿物质成分去除,味道单调贫乏,与食物无法水乳交融。
而盐的分类,按产地可分成海盐和陆上的盐。海盐,顾名思义是直接以海水所制成,以澳洲和韩国最佳;陆上的盐,其实也来自海,只是亿万年地壳变动隆起成陆,海里的盐分结晶体。刘怀友提醒,虽然岩盐的矿物质最高,但是同是存有重金属的风险,品质比较难管理,消费者宜慎选。而额外添加营养素的强化盐,则应取得医生或营养师指示才可食用,少吃加工食品也可降低纳的摄取。
酱——吃对了补肾气
严居杰表示,中国人说的酱,包含了酱油、红麹、豆腐乳、豆豉等腌渍发酵而成,主要的作用是让我们的大肠里的菌群平衡与稳定。“站在中医角度,大肠内的菌群稳定性就是所谓的肾气够。补肾气,讲的就是这些东西,有时候吃得太干净,反而脸青青,因为肠内菌群紊乱了。”
醋——杀菌、提升免疫力
东方多以谷物酿醋,如米、麦、高粱、黑豆等,都是常见的原料;西方则多以水果与酒为发酵原料。严居杰表示,醋与酱的功效相近,除了有助消化与吸收之外,主要还能够杀菌与提升免疫系统,“以前民间发生传染病时,家家户户都是吃醋。中国在二战后,频频发生传染病,也建立起现代的烹调手法,多用食醋做菜,如果你到福建省会发现他们的很多菜都会加上醋。”
市面上的醋,可略分成食醋与人工合成醋,前者以以粮食为原料,透过微生物发酵酿造而成,后者是以食用醋酸,添加水、酸味剂、调味料、香辛料、食用色素勾兑而成,也可以是石油合成冰醋酸,加水稀释,调入焦氨酸等调味料,味道刺鼻。
刘怀友表示,天然食醋喝后舌头边缘和喉头都有一点甜甜的感觉,嘴里虽然有酸味,但是同时也带有柔和的、软塌塌的甘甜滋味,让人有回味无穷的感觉。而人工合成醋,酸得锐利,一点儿柔和软糯的美感都没有。
茶——达养生目的
严居杰说,“在广义概念里,一样东西只要加水冲饮,即可称之为茶。”开门七件事中,茶排在最后,是因为前面的基础需求被满足了过后,人们才有闲情品茶。“饭后饮茶帮助消化、发汗,从而达到简单养生的目的。”
刘怀友表示,每日3杯茶,有助减低心脏病的病发率。每日6杯黑/红茶,有助降低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在一个8万1093位女性参与的研究中,结果得出喝茶有减低患肾石的机会。茶含有“茶胺酸”,对警觉性、专注力和集中力有正面的作用,尤其在绿茶、乌龙及黑火红茶较易找到此成分。
●黑/红茶:可能改善血管内膜功能、减低血管扩张、促进血液流量。
●绿茶:含有的儿茶素,是天然抗氧化剂有抗癌作用,研究显示能预防大肠癌、直肠癌、口腔癌和皮肤癌,但需更深入研究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