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是除了中港台地区以外,保留中华文化和教育最完整的国家,各式节日的庆祝活动以及传统习俗都完整地流传下来,尤其农历新年的庆祝活动,甚至比中国更有“年味”。
农历新年即将来到,大马许多华团组织也正紧锣密鼓筹办新年活动,这成了马来西亚人过年的特色之一。本期《东方上爱Fm》请来华总多媒体资讯委员会主席张国安及华总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执行主任林家豪,来谈谈华社的新年活动。
张国安指出,很多中国人来马旅游时,尤其在农历新年期间,对大马的庆祝活动比中国还要浓厚感到惊讶,如一些在中国已经没有出现的东西,都能在大马发现。
他说,新年期间全马各地都有不同的大型庆祝活动,最经典的莫过于柔佛的大型古庙游行、槟城初九拜天公仪式,以及雪州东禅寺灯饰等等。
至于在东海岸,如吉兰丹和登嘉楼虽然华人人口较少,但在农历新年期间的庆祝活动,仍然充满人情味和凝聚力。
“新年的各式活动并不局限在大城市,小地方的过年气氛并不会输给大城市。”
过年的节庆活动总离不开捞生、舞狮、24节令鼓表演,当中捞生和高桩舞狮这样的大马独特文化,更成了大马的文化遗产。
新年歌曲风多元
林家豪提到,中国人对于大马人重视过年文化的程度感到诧异,尤其是舞狮方面,我国很多中小学都设有醒狮队,这是中国所没有的现象。
“这样的文化传承,对他们来说是很诧异的,他们没想到在马来西亚一个海外国家,居然可以将这中华传统文化保留得这么好,还能让3大民族一起参与,我觉得这是我们文化良好融合的表现。”
除了上述的庆祝活动,大马也良好地发扬新年歌曲这个产业,每年新年市场上充斥著各式新年歌曲,老中青三代歌手抢滩新年歌市场。
林家豪指出,大马新年歌曲也让外国人觉得很特别。新年歌曲在全世界,大马占非常重要的一块,产量更是最多的。
他说,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旧歌翻唱,大马的新年专辑,除了有怀旧传统的歌曲,也包括一些重新创作的曲风,融入不同的元素,创造新的一面。
华团重视过年 高预算办活动
华总多媒体资讯委员会主席张国安指出,大马华团每年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农历新年庆祝活动,占每年的活动经费非常高的预算。
“我觉得我们保留下来最好的文化,就是秉持先辈的坚持,让这样的文化能保留到现在。”
华总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执行主任林家豪则表示,国内的地缘性和血缘性会馆、组织和社团,特别重视过年活动,甚至是他们一年里最大型的活动,主要是让可能一年只见面一次的会员,增进彼此之间的联络。
他说,会员年龄老化已是大部分社团所面对的普遍现象,大家担心会否在缺乏年轻人参与的情况下,导致一些传统文化没办法继续下去。
“但我是站在乐观的角度,尤其近年来流行复古和怀旧,如今吉隆坡大部分的商场摆设都充满复古风,这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以前的人是如何度过新年等传统节日。”
新元素吸引年轻人
“对我来说,如果现在更多社团组织,尤其是青年团,能够将这些民俗文化传统与现代科技和年轻人喜好结合起来,其实是个很好的机会去挑战,这也是一个机遇。”
林家豪指出,对年轻人来说,或许如今的年味没有以往的浓厚,因此有必要从中注入更多元素,尤其如今年轻人不想要有太多的传统束缚。
他说,将传统文化加入新的元素,吸引年轻人的参与和兴趣,因传统文化非常需要年轻人的努力来推动与传承。
马中“四海同春”文化飨宴
延续去年的传统,华总今年再度举办“2018年文化中国.四海同春”马中艺术交流大汇演,而且今年的阵容更加强大。
华总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执行主任林家豪表示,目前承办和协办单位已达30个组织,当中更邀请了国家艺术学院,即友族同胞为主的单位一起来参与。
“虽然‘四海同春’属于中国国侨办的一个活动品牌,对他们来说是海外春晚,但对我们而言则是一个很难得的新春文化盛宴。”
他说,今年主要的表演单位中国歌剧舞剧院,将带来各式各样的表演,如舞蹈、歌唱、甚至是魔术和京剧,文化面貌非常多姿多彩。
他提到,除了中国表演团,这次的大汇演也有大马的表演单位,如荣幸邀请到国家文化宫呈现一场迎宾舞、吉隆坡华星艺术团、各族组成的24节令鼓团队,以及大马口琴世界冠军陈俊凯等。
对于文化的创新,如新年祝贺语为了创意进行修改,却闹出不少笑话。华总多媒体资讯委员会主席张国安认为,有些文化传统必须坚持,因此这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问题,这样的歪风应该尽量避免,尽管创意是好事,但还是要对文化有所尊重。
林家豪则表示,创意是许可的,但创意之前,自己本身的文化底蕴必须扎实,否则将变成一个笑话。
“现在很多人随意创作,有时为什么会变成一种笑话,就是因为本身的文化传统根基不好,如对联,真正的对联还要讲究押韵和平仄,但现在还有多少人讲究这些呢?”
开讲嘉宾:华总多媒体资讯委员会主席张国安、华总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执行主任林家豪
电台主持人:苏进川、谢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