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农历新年是华人传统,在这个充满喜悦的日子里,新年的庆祝活动多姿多彩,各种团拜及活动几乎可以庆祝一个多月。
根据传统,每家每户在新年期间总会准备各式丰盛的菜肴,网络上就有人笑称新春期间大吃大喝,使得“每逢佳节胖三斤”。然而,新年的开销花费大,让人哀嚎“每逢佳节钱包瘦三斤”。
办年货、新年布置、购买新衣以及封红包等都是新年必须做的行为,每项都是一笔大的开销,为了不让新年成为一种负担,LYC Healthcare业务发展经理卢淑娟和E-kids艺术走廊院长刘清莹皆认为,所有的花费都需量力而为。
不应变成负担
刘清莹表示,每个家庭在新年的预算都不一样,根据本身的能力和预算来为新年布置、采买年货、新衣和封红包才是正确的行为。
她说,钱不断的贬值,但根据华人步步高升传统,每年的新年预算就要越来越多,不能减少,这也代表著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物质享受越来越多。
“但我觉得凡事都应该量力而为,不要造成负担的同时,也不要出现浪费的情况。”
刘清莹表示,为了庆祝新春而出现浪费的行为是要不得的。
“到了我这个年龄会想到若可以的话,尽可能节省一点,把不必要的开销花费转捐献给慈善活动,我觉得这也是一件好事,如买了一堆年饼但最后全部丢进垃圾桶,这样的浪费是不应该的。”
改变过年花钱想法
她说,如今人们总想著,过年就是要花钱,不花钱不像过年,这样的想法需要改变。
她提到,人们现在每样事情都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和能力,如拜神时摆满一堆的师傅,代表自己的能力很强,同时也向神明祈求能够步步高升,明年增加更多贡品。
“每个人都一样,希望能够步步高升,生意一年比一年更好,期许有钱后明年贡品更多,如果这是激励自己的话,让自己更努力那就是好事,但过程不应该有无谓的浪费,如食物方面。”
卢淑娟指出,买衣服、换各类用品、办年货、红包钱以及送礼等都是新年不可避免的开销,但要能省则省,尽量控制在自己可负担的范围内。
生活素质提高 新年少了期待感
人们长大后总是在想,为什么一年比一年少了小时候对新春的期待,年味越来越淡。E-kids艺术走廊院长刘清莹认为,这是因为人们现在的生活每天都大鱼大肉,购物等等,自然就少了那种一年只有一次的期待。
“大家现在的日子过得很好,一天到晚在购物买衣服,已经没有向小时候那样的感觉,小时候就是新年要换新衣,有大餐可以吃,但现在天天都在大鱼大肉的。”
“我觉得,小时候大家对过年的期待都比较大,但现在的小孩在父母的宠爱下,他们的生活过得太优渥,分不出什么是‘过年’。”
她笑言,现在过年的气氛都是商家营造出来的,尤其是看到商场的安排,就会让父母紧张,要花钱了。
刘清莹指出,过去的人们生活清苦,只有在新年才能够吃到好的,因此才有新年要庆祝的文化流传下来。
“现在大家都吃得好,穿得好,已经对新年没有了感觉。”
一家人吃团圆饭
她表示,新年就是要一家团圆的围在一起吃饭,大家有说有笑的,但现在很多孩子回到家,就不见人了,所以这几年才会有很多新春广告呼吁要回家吃饭。
“我觉得西方人吃饭是很安静的,他们快快把东西吃完,不说话;但我们华人就会叽里呱啦的,好像不吵就没有感觉。新年就是要大家一起越好吃饭。”
LYC Healthcare业务发展经理卢淑娟提到,现在的人吃饭都是在玩手机,大家都很忙,以前大家可能聚在一起无话不聊,但现在虽然还是有聊天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忙著刷手机。
卢淑娟表示,大家聚在一起吃饭就是要互相的交谈,这样才有那种热络的气氛。
红包是祝福 不应计较金额
新春代表的是新的一年除旧迎新,一家团圆的大日子,但近几年来新春出现的第一个联想就是“红包”,旧时红包代表的是长者对年轻人的祝福,但如今人们更关心的是红包里面的“利是钱”。
LYC Healthcare业务发展经理卢淑娟表示,一些比较有经济能力的人,可能封红包时就可以给比较高的金额,那是因为他们觉得不好意思包2令吉的红包,这让他们没有面子。
她指出,以前红包就只是用张红纸抱起来,里面可能只有几毛钱的零钱,意味著一个好意头,但现在大家都将这当做是一种经济能力的象征。
“其实我觉得给长辈和后辈的红包都是一种祝福的表现,不管对方结婚与否或有没有收入,这都只是一个祝福和心意。”
须传承好文化
E-kids艺术走廊院长刘清莹指出,虽然红包只是新春的一种“形式”,但这个动作里面蕴含著非常重要的中华文化价值。
她说,以前教导的是孩子要怎么礼貌的拜年,要拜年才有红包,但现在很多时候都是双方父母代为收取,孩子已经没有“拜年”这个环节。
“这是一种礼貌,类似一种回礼,不能有那种说句新年快乐,心里头却想著快点拿红包,这是不对的,所有事情都要在规范里,不能逾越,好的文化需要传承。”
她提到,如今有很多小孩,一拿到红包立马拆开,这也是没有礼貌的行为,原先中华文化中好的价值已经乖离并受到影响。
开讲嘉宾:LYC Healthcare业务发展经理卢淑娟、E-kids艺术走廊院长刘清莹
电台主持人:苏进川、谢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