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国人民向外国朋友介绍马来西亚时,都会以我国的多元文化共存共荣为傲,这也是马来西亚的“国家名片”特色;但近年来,国内的宗教与种族极端主义有抬头的趋势,正冲击我国的多元社会根基。
首相署国民团结事务特别顾问拿督王赛之表示,《国家和谐法令》将在今年11月提呈内阁。
她提及,我国建国58年以来,多元民族的和谐、友爱和团结都为建国根基。无可否认的是,我国近年来确实出现宗教或种族极端的趋势,而这将对我国多元社会的根基带来冲击。
她感叹,国家一方面要确保言论自由,但却又担忧言论引起宗教或种族之间的敏感问题。
为此,她说,自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在2013年7月11日提出制定《国家和谐法令》的建议,时隔两年,该法令草稿已完成,目前正处于索取民意的阶段。
她进一步解释,《国家和谐法令》的原意是为了取代煽动法令,但由于形势所需,内阁与国会在去年12月3日决定保留煽动法令,同时修改不利于国情的条例。
王赛之表示,顾名思义,国家和谐法令是属于软性的法令,相较煽动法令较温和许多。
她说,《国家和谐法令》与《煽动法令》扮演互补的角色,弥补双方的不足,两者软硬兼施。
“煽动法令是比较严重的,例如那些会威胁国家的言论,就会援引煽动法令来对付。国家和谐法令则比较温和,并非涉及民事或刑事案件,乃是透过国民教育达致国家和谐团结的目标,因此该法令下的案件交由仲裁庭审理。”
刑罚不会太重
她举例,国家和谐法令其中的一项条文,是成立国民团结仲裁庭,发表破坏宗教或伤害种族和谐言论者,将会被采取行动。
他说,仲裁庭的刑罚不会太重,以服务社会为主,如3个月的社会服务令,让触犯者在受罚期间反思其果。
至于政府将以什么准则来决定是以煽动或国家和谐法令来对付发表破坏宗教或种族言论者,王赛之说,由于目前仍在收集民意,仍未有针对发表言论的条文明确规定。
她说,《国家和谐法令》由首相署国家和谐团结部负责,而该法令的主要3大宗旨为,彰显联邦宪法确保言论自由与寻求平衡的方案、以法律对付发表敏感课题来破坏国民团结者,以及唤起社会对国家和谐团结的醒觉与认知。
另外,法令本身也有8项核心焦点,防范、社会教育、多元民族精神、公正、中庸、和谐、修补和改善。
“该法令的4大原则,不取代现有的煽动法令、不涉及修改联邦宪法、关注社会教育和防范措施,以及联邦宪法和国家原则方针发扬国民和谐团结精神。”
她指出,委员会开始在全马各地巡回,实地与各州议会和非政府组织开会交流。若一切在设定的时间内顺利进行,预计将在今年正式向内阁提呈《国家和谐法令》,然后提呈国会辩论与寻求通过。
对付极端言论应一视同仁
首相署国民团结事务特别顾问拿督王赛之赞同政府应当一视同仁,针对发表宗教或种族极端言论的政客或人民,采取对付行动。
AiFM听众播电指出,对于同样发表宗教或种族极端言论的政客,政府总是反应过慢,但对于人民,却有另一套的做法。
为此,王赛之表示同意。她表示,大马的和谐与团结,乃全民的责任,不管是执政或在野党,都必须为大马国民的团结而努力。
她提及,近日发生的刘蝶广场骚乱事件就可看见,原本的刑事罪案,在经过社交网站与网民的歪曲事实及一些组织火上加油,就挑起了种族仇恨情绪。
“刘蝶广场事件等同于敲起了警钟,说明我国长期以来引以为傲的稳定和谐,以及种族关系显得脆弱,稍微进行煽动,就有发生暴动的可能。加上媒体的报导,情况总让人感到担忧。”
她呼吁国民务必谨慎过滤社交媒体所散播的消息,勿继续单纯相信进而加深种族歧见的误解,造成社会分裂。
数周前,刘蝶广场爆发冲突事件。虽然当时王赛之人在北京,但她也越洋呼吁警方要严惩不负责任的分子。
团结大蓝图解种族分化
首相署国民团结事务特别顾问拿督王赛之表示,人民在第13届大选的投票趋势已有种族分化的情况,为了维护国家和谐,《国家团结融合大蓝图》也因此而诞生。
她指出,该蓝图是由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在2013年9月11日倡议,并成立国家和谐委员会,而委员会最近完成大蓝图的草拟工作,并有待首相主持推介。
她说,该委员会的起因是有专员发现人民在第13届大选的投票趋势出现种族分化的情况。为此,有必要成立一个独立机制,寻求解决方案。
她强调,大蓝图的草拟与大选或政党的议程无关,而这确实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国民团结方向。
“因为我们知道,团结是一个建国的根基,倘若受到动摇,会影响到国家发展。我们必须确保我国特色,即多元文化得以保留。”
她提及,大蓝图的两大使命是促进国家整合及全民团结,另外涵盖3项特点,分别为建立独具一格的多元社会、异中求同以及鼓励各族之间积极交流,以消除分歧。
她说,该委员会的委员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也有来自不同地区的代表,都是在社会上具有公信力的人物。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大蓝图在上月已告完成。她表示,《国家团结融合大蓝图》依据民情做出调整,如西马和东马的措施就会有差异。
开讲嘉宾:王赛之(首相署国民团结事务特别顾问)
电台主持人:邓佩银、苏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