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8日讯)超市霸市的崛起,削弱传统巴刹客源;为了保住老顾客及吸引年轻一辈前来光顾,近年来,隆雪有不少传统巴刹逐渐被淘汰,纷纷转型为“现代化巴刹”,尤其是位于城内的传统巴刹,很多都难逃被搬迁的命运!
一直以来,传统巴刹大多设立在街边,隔条马路便是车水马龙的道路和商业区,在七八十年代时,更是家庭主妇们买菜、喝茶、聊天的聚集地,是每个社区的主要地标。
不过,随著各项大型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露天、没空调、卫生环境欠佳、缺乏停车位、引起交通阻塞等问题的传统巴刹,开始被新生代“嫌弃”。
而一些位于私人地段的发展商,也不想浪费寸土黄金的赚钱机会,近年纷纷收回巴刹小贩的营业地,改建成一座座高楼大厦,也因此,城内许多传统巴刹开始面对遭逼迁的问题。
为了能永续营业,继续保持巴刹文化,通过与发展商和地方政府的协调下,部分巴刹成功转型,迁入室内菜市场重新出发。
而沙登人民巴刹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沙登旧巴刹的230名小贩,于2012年4月2日迁入沙登SK6/1路的室内巴刹,明显舒缓了沙登大街的交通阻塞问题。
新建立的沙登人民巴刹被划分为3个区域,即分为湿巴刹、干巴刹及铁笼摊格,周遭也设有免费停车场。尽管该巴刹在搬迁初期,商贩和民众也有一些怨言,但随著时间的流逝,大家也逐渐习惯在新巴刹营业和买菜。
不舍得人情味
不过,即将迁入富都综合商业大厦的燕美巴刹,却碍于搬迁时限过于仓促,设备不符摊贩需求,引起部分小贩不满。当中也有部分老商贩,不舍得旧巴刹的人情味和老顾客,对于“转型”不感兴趣。
另一方面,位于大城堡丁登亚路(Jalan Radin Tengah)的巴刹摊位,于去年29日正式迁入毗邻的拉丁峇古斯路(Jalan Radin Bagus)多层停车场内营业!从险被淘汰的传统巴刹,成功转型为现代化巴刹,小贩们也成立了大城堡巴刹小贩公会,自行管理。
《东方日报》记者走访大城堡巴刹,受访小贩对新巴刹设备和环境感到满意,除了获得旧顾客的支持,也吸引了在当地上班族的年轻顾客。
大城堡巴刹小贩公会主席罗添来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新巴刹有107个小贩摊位,巴刹划分为干湿巴刹、熟食摊位、猪肉及烧肉摊位。
他说,猪肉和烧肉摊位被安排在冷气房内,与其他清真摊位分开,友族同胞来到巴刹,也不必特别避忌。同时,巴刹四周也拥有20架闭路电视,晚上也有保安驻守,保障小贩摊位的物品。
他指出,公会与小贩公会一同配合管理巴刹的卫生、保安和设备保养,每月向小贩收取150令吉,平均每个档口每日只需付5令吉。
环境好设备齐 小贩生意增加
大城堡巴刹小贩陈沛珲(糕点和面包)说,新巴刹环境舒适,设备齐全,小贩们拥有自己的摊位,在室内营业后不必再日晒雨淋。
“小贩们终于能在‘合法’的情况下,在现代化菜市场里重新出发,生意也比以往稍有增加。”
他说,随著大城堡周边的蓬勃发展,旧巴刹的地点早已不适合摆档,除了面对交通拥挤、没有停车位的问题,巴刹卫生环境也非常恶劣。
“感谢有关当局的协助,安排小贩们迁入室内停车场营业,不必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小贩陈志坤(猪肉贩)认为,传统巴刹不能再原地踏步,必须提升竞争力才能与时并进。
“猪肉档在冷气房内营业,环境比较卫生,告别以往的露天、苍蝇满天飞的情况,顾客也比较安心选购。”
华联花园巴刹迁入7层大厦
拥有36年的华联花园巴刹也即将走入历史,巴刹在重建计划下,将迁入7层楼的大厦内营业。
据知,巴刹有50至60个合法摊位,小贩们已经做好迁入新巴刹的准备,只等待发展商的正式通知。
大厦共有7层楼高,地下2层底层为停车场,1和2楼为干湿巴刹和熟食摊位,至于第3楼大酒家、4楼为娱乐场所,5楼是运动场所和天台。
华联花园小贩公会主席叶伟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表示,原本于今年新年前能迁入大厦,但由于有关大厦的未获得入伙纸,所以小贩们目前还是在旧有巴刹内营业,直到另行通知为止。
他说,华联巴刹的设施早已年久失修,路面情况凹凸不平,也没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非法小贩也很猖狂。若不再提升,在当地拥有多年历史和回忆的巴刹,可能真的“走入历史”,被社会淘汰。
小贩须改变思维
“加上周边的迅速发展,‘街边’档口会逐渐消失,小贩要继续生存,就必须改变思维,配合发展的脚步前进。”
他表示,难得当地发展商愿意重建巴刹,小贩们也愿意配合时代的脚步,转型为现代化巴刹,吸引更多年轻人到巴刹光顾,提高营收。
“不过,由于新巴刹的摊位租金仍不明朗,小贩们难免会担心租金过高,一时周转不来。”
他说,无论如何,只要与发展商保持良好的沟通和配合,若遇上任何问题,都能和平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