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独行的工人总在资本家和大企业家面前显得力量单薄,但团结一致的工人们可就不一样了。工会正是为了捍卫工人的权利而试图团结所有可团结的工人力量的社会团体。工会可代表工人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以要求更公道的薪水待遇与福利。当然工会也需确保雇主不能在职场上亏待工人。工会可通过罢工、抗议或按章工作(Work-to-Rule)条件施压雇主并争取和落实工人的诉求。
独立前工会历史
马来亚独立前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工会——普通工人工会General Labour Unions(GLU),该工会随著英殖民时代橡胶业和锡矿业的崛起,而开始在马来亚扎根。这两门行业需要大量的劳工,当时大多数在该领域工作的员工,是漂洋过海移民前来的华人和印度人,而在英殖民政府担当公务员通常是土生土长的马来人。GLU就是在这两股工人势力的背景下创立的。
根据工会研究者查尔斯赫克(Charles Hector)的说法,GLU招募会员的方式并无分肤色或公私领域,任何工人都可加入GLU。GLU随后因兼容其他不同行业的工会而整合改名为泛马工人工会Pan-Malayan General Labour Union(PMGLU)。
英殖民政府渐渐意识到马来亚工会所带来的威胁而开始管制工会的成立和运作程序。英殖民政府开始立法通过《1940年工会条例》,夺走工会的自主性。通过该条例,英殖民政府将制度化工会,这意味著一个新工会的成立首先需得到政府的允许,同时政府也可强行吊销过于强大的工会。英殖民时期的工会也因此被削弱,并导致内部分歧;公共与私人领域的工会也开始分道扬镳。
工人的福利没有在1957马来亚独立后好转,联盟政府因过于注重吸引外资的经济政策而继续打压工会。政府认为要有效地吸引外资,必须压制工会让他们常处在弱势和保持偏低劳工成本。政府拒绝强制雇主承认工会,同时也没提供工会的活跃分子足够的社会保障和权益,以致雇主可借机开除在工会稍有影响力的工会领袖以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位于吉兰丹的东北交通工会就因雇主连续开除工会委员而被逼在1958年解散。
根据我国著名经济学者佐摩的研究,受政府承认的工会因政府严峻的注册程序而逐渐减少。资料显示在1959-1969期间,被解散的工会数量甚至还高过已注册的工会!
马航按章工作运动
成立于1950年并代表超过150个工会组织的马来西亚职工总会(Malaysian Trade Union Congress)在强权政府底下,面对限制工人与工会的法案时即使抗议也显得力不从心。职工总会在许多需向政府谈判施压的工人议题,经常在内部无法取得共识。少数保守派的职总因畏惧政府的打压使内部讨论出现严重的分歧。所以职总在独立初期时常对工人权益的争取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政府也借1969年种族暴动为借口,在1971、1976和1980年通过或修改更多压制工人的法令。工会也要在更为严峻苛刻的条件下才可进行“合法”的诉求行动。修改后的工业关系法也在某个程度上限制了工会与资方在谈判桌上的集体筹码。工人的权益也因工会功能和有效性的失灵下而逐渐被侵蚀。
给大马工会最大的冲击莫过于发生在1979年的马航职员按章工作运动。政府毫无顾忌地引用内安法令来无限期扣留23位工会活跃份子。当时的副首相马哈迪也狂言放话说不惜要马航倒,也不愿向工会妥协。航空工会的注册也在同年被吊销,随后还分裂成两个亲政府和航空公司的工会。
多数在这起运动被解雇的职员过后也没有再被聘请,而马航也要职员在放弃工资谈判的权利下才肯重新调整职员的工资。航空工会的镇压无疑把大马的工会运动推向绝境,一再印证了大马政府对工会的敌意和轻蔑,会竭尽所能压制工会运动。
经过长期的政治打压,大马工会在21世纪可说是已溃不成军了。根据职工总会在2012年所提供的数据,我国仅有9%的劳工加入工会组织,比威权体制的新加坡还来得低(18%)。一个国家打工族的福利其实取决于该国是否拥有一个强大的工会组织。倘若只有少数劳工加入工会组织,就会显得工会运作零散或不团结,工会根本没本事拿出足够的谈判筹码与财大气粗的资本家或雇主提出诉求。此外,工会力量的薄弱也很有可能让亲商的政府无视工人权益。
19世纪美国废奴运动领袖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曾说过:Power concedes nothing without a demand(唯有强烈要求,权力才会让步)。所以,工人权益应该要靠更壮大的工会来推动。
在许多欧洲国家兴起的福利国制度也因背后有强大的工会组织撑腰做推手而形成的。美国智囊美国进步中心(The 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也表示,工会的存在操作有助于确保劳工福利,同时也发现有工会组织的员工薪金,远比无工会组织的来得更高。研究也显示在没有强大工会组织的国家,国家的经济盈利大部分会被雇主独占而加剧贫富悬殊的问题。
大马劳工工资停滞
本周出炉的《2019年国家银行年度报告》探讨了大马劳工工资为何停滞不前。报告指出大马员工的薪金仍低于美国、英国、澳州、德国和新加坡等。换句话说,大马员工可在其他国家选择同一类型的工作,即使去除货币兑换率价值调整,工资会有明显的上升。
工资的不均的现象在批发和零售业最为明显。批发和零售业的员工大多数是欠缺工会组织能力的低技术工人和外籍移工,最有趣的是报告也指出这行业员工正欠缺了工资谈判能力。笔者大胆假设工会的乏力间接导致大马的劳工无法享有应得的工资。大马打工族在物价上涨和工资收紧的情况下,是否应反思大马工会在21世纪的重要性,并尝试推动工会运动以保障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