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王德威教授日前到新加坡演讲,配合南洋大学创办人陈六使先生逝世40周年纪念,带给新加坡华语社群一个华语语系的人文思考经验,颇具意义。当天除了有专题演讲,还有几本南洋大学研究的新书发表,以及“陈六使与南洋大学”小型研讨会。这是新加坡首次举办大型的纪念陈六使活动,也大概是第一次这么公开地(而非于学术研讨会上)讨论当年的南洋大学。放眼望去,座上近乎都是年过半百的长辈,大概都是和当年的南洋大学一起成长的老南大人。

这是一场以华语进行的活动,论及南洋大学历史,又请来了哈佛大学教授,新加坡《联合早报》在早前就刊登了一系列的宣传报导,令人引颈期盼。

陈六使是个被褫夺公民权的人,南洋大学是一所被政府关闭的学校,这场活动的张力一开始就展开了。首先,唯一官方代表竟是不谙华语的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尚达曼。副总理长长的讲稿相信是有备而来,对于这样一场特别的纪念活动,他也不让人失望地说了几句华语,赞扬了陈六使的功绩,再(以不是教育部长的身份)重述了新加坡的双语教育政策。尚达曼很赏脸的听完了王德威教授近两个小时的中文演讲才离开,这倒令我十分意外。

更有趣的是,问答环节中有位勇敢的老先生,劈头就问“为什么陈六使会被褫夺公民权?”我忍不住望向副总理,心里妄想著他要是会听华语,到底要怎么回应。后来王德威教授把问题抛给主持人李元瑾回答,新马华人研究专家李教授重述了当年的状况,巧妙的回答也回避了这个问题的延伸可能。

华语生产后继有人?

王德威教授的演讲赢得满堂喝采,掌声不断。用外来人的视角,他以“华语语系的人文视野与新加坡经验:10个关键词”为讲题,选出了10个代表新加坡的关键词,分别是:1《叻报》 薛有礼、叶季允、2 儒教 林文庆、3 汉诗 邱菽园、4 《新华百年史》 宋旺相、5 南洋大学 陈六使、6 南洋华人文学 方修、7 多语剧场 郭宝崑、8 越界创作 陈瑞献、英培安、潘受、9 “孤岛遗民” 希尼尔兄弟:谢惠平、谢裕民、10 新谣 梁文福

历史一摊开,在场的新加坡人发现原来还有外国人把这些名字记得比自己还清楚。新加坡的华语景观,符合美国加州大学史书美教授和王德威等人近年思考的“华语语系”场域。半世纪以来,中国以外的“海外”文学和文化发展以不能简单的用“中国”或“中文”来反映其驳杂现象,于是史、王等人提出“华语语系”的概念,以界定在中国中心以外的边境人文生产。台湾、东南亚及中国以外其他地区的华文文学大都属于这范畴(学者们各有不同定义与表述,这里不详提。)新加坡的华语语系景观发展可用王德威提出的10个关键词顺序作为观察:从一开始的海外华侨心态到落地生根,从“中文”到当地化的“华文”,再从跨语跨族群的文化生产到寻找自我价值的“新加坡派”(梁文福词),新加坡丰富的人文景观是华语语系论述的重要资产。

曾真实存在的南大

当然,不少人也注意到,除了最后几个关键词的代表人物之外,其他都是已逝去的人了(有些连墓地都早已被征用。)有人提问,如果以南洋大学被关闭的80年代作为一个分界线,新加坡的华语生产是不是已到了后继无人的状况?王教授的回答当然是乐观的,大家也都如此“期待”著。我想起有一回到英培安先生开的草根书室去,问起英先生同样的问题,他也同意:似乎到了梁文福之后,已想不起还有什么名字。我只希望是自己孤陋寡闻。

之后的“陈六使与南洋大学”研讨会,由3位70后的年轻学者(利亮时、周兆呈、游俊豪)发表相关论文,3人就陈六使的办学方针和老南大的经营走向提出看法。其中,南大中文系助理教授游俊豪(即马华诗人游以飘)在论文结语和大家分享在搜集资料时发现的一张1962年南大会计系毕业班的纪念书签。书签上的“南洋大学”牌坊至今在裕廊西的某处耸立,仿佛荒凉无主的孤魂。然而,书签上系著的红色细绳却依然艳红,仿佛在经历了半世纪的风雨后,却还能让人相信,这片土地曾经有爱。

游老师说到这里,全场报以感动的掌声,我看见身后的老南大人用手背擦掉眼泪。他们等的不就是这一刻吗?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还有人告诉自己,南大曾经真实的存在过,而且它的存在是有价值的。

我现在处的南大,虽然早已不是那个南洋大学,但却因为也在云南园,也刚好叫南大,仿佛容易时光交错,仿佛自己也参与了什么一样。我常常在大兴土木的校园里,想像半世纪以前脚踩在这片土地的人们,那么热情,那么勇敢的,建立起真实的乌托邦。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货柜失衡压死女子案】姐姐无法接受妹妹离去 “没了这个开心果全家都快倒下”

阅读全文

【货柜失衡压死女子案】 死者李紫柔妹妹促严惩司机“一命赔一命”

阅读全文
李紫绮(左)与妈妈林晓玲(左2)接受媒体访问。其中李紫绮透露,妹妹很细心,不仅会抢著做家务,还知道每个人的喜好和口味。

【货柜失衡压死女子案】自小父亲就离世 姐姐:妹妹是个懂事的孩子

阅读全文

雪州加影工艺城 3食品工厂火灾

阅读全文

再有货柜罗厘夺命

阅读全文

西西里洪灾 车冲出大海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学术五剑客:老成

东方文荟

读郑骞先生〈永嘉室札记〉诸文,提到“‘作意’稍重,是静安先生词短处,予年少时于此不甚了了,晚始悟出”,又说王国维〈虞美人...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学术五剑客:卜德的一封信

东方文荟

读历史的人大概都有钻故纸堆淘宝的喜好。这个“宝”不单是知识,还可能是实物的“宝贝”。当然,“宝”不“宝”还因人而异。最近...

阅读全文

孙和声:货币泡沫化下的经济行为

东方文荟

由于当代,各国及国际金融制度,已在1970年代初,废除金本位制,改用信用本位制,也就是,各国发行的货币(Money),已...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破浪的方式

东方文荟

波谲云诡的浪潮延伸无涯,没有船只胆敢穿过。当然这并不是电影《楚门的世界》中那个天地的布景可以一掀而起,现实里规矩之网无处...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二战台籍日军的人生悲歌

东方文荟

2012年是二次大战期间,东南亚一系列国家或前殖民地沦陷的70周年,回想这段时间其实有许多不堪回首的历史,但身为后人的我...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让鼓声在东海岸响起--记甘马挽港口华小的喜悦

东方文荟

“春发兄,鼓队成立了,您无法出席,有点美中不足!我把当晚讲稿和几张照片传给您,让您共享我们的喜悦……”谢月美校长说。港口...

阅读全文

郑名烈:麻坡主要城镇的开发简史

东方文荟

麻坡市的大力发展始于1884年,当时柔佛苏丹阿布峇加委任广东澄海县大衙乡的蔡大孙出任甲必丹2,负起开发麻坡市区的重任。与...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东西马大不同

东方文荟

9月29日,中秋前夕,新纪元学院一行四人在东南亚与区域研究所所长文平强博士的率领下,到犀鸟之乡砂拉越素有“新福州”称誉的...

阅读全文

宋燕鹏:何谓“地主”?──读《白鹿原》的体悟

东方文荟

上世纪80年代读小学和中学的时候,经常要填各种表格,其中最上面右角总有一个空栏是填写“家庭出身”,当时我们叽叽喳喳的瞎说...

阅读全文

杨善勇:华教全面纳入教育蓝图?

东方文荟

马华主办的《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研讨会之后,署理总会长廖中莱公告天下,华教发展,举凡华小增建、搬迁、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