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在纽约举行的第71届联合国大会的演讲片段,遭网民讥讽其英文发音不准。
事件后,多名部长级官员力挺阿末扎希为其发声,其中外交部长阿尼法就指一些网民已经模糊焦点,忽视阿末扎希演说内容,而放大其英文发音问题,并且也以联合国是多元背景,出席代表演说有家乡口音很平常。
阿末扎希长女拿督努鲁希达雅也于9月28日在社交网站Instagram贴文声援父亲,指父亲虽未具有标准英文腔调,却是一位勇于站在台上,向民众传递信息的副首相。
不曾到国外留学
除了国阵,亚洲最佳辩手也是土著团结党执委沙益赛迪也在其面子书上发文,为其辩护,指阿末扎希有些词句的发音不准,但相信出席者了解阿末扎希所要表达的意思,并对网民的态度感到难过和失望。
网民之间也不少为阿末扎希平反的声音。有网民认为副首相勇气可嘉,至少他愿意尝试说英文,而不是因为害怕发音不准确而退缩。
网民Alpha Tay Jong Sen(https://goo.gl/dh8FfA)表示,他不像其他政治人物一样曾到国外留学,“纳吉在英国读学院以及大学,纳吉的中小学教育也是在马来西亚未改制前的英校就读。阿末扎希始终是在马来西亚就读马来小、中、大学。”
印裔网民Menon (https://goo.gl/6vhkEM)对国人讥笑副首相的态度感到无奈,“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似乎没有人发现他平时说的英文比联合国大会时流利多了。我觉得他正尝试使用‘马来西亚式英文’(manglish)以让大家觉得他更亲切。”
一些网民也抱有相当正面及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一个领袖的能力并不是用他所说出的语文来衡量,因此国人不需要聚焦任何一个角度,一直拿副首相的英文能力来大事炒作也是无谓的。
听得明白就好
网民Robin Siong (https://goo.gl/n8t3Fk) 说,“只要你能清楚地以英文、国文或中文表达你的意思就好了,就像人们常说的,会抓老鼠的,不管黑猫白猫,都是好猫。”
网民Ahlek Lee(https://goo.gl/i4ZlrO)称,“是的。她的爸爸是个勇敢的人,虽然他不是我所喜欢的政治人物,但我也佩服他有这个胆量上台去演说,尤其是用他所不熟悉的语言去演说。只要他能把基本的意思传送出来,而大会的听众能明白就不错了,何必要去计较流或不流呢。”
网民建议用马来话
在网民力挺阿末扎希发音不准情有可原下,但有不少网民不认同,并认为在如此重要的国际场合,英文不准确会导使内容难以传达,也有网民建议阿末扎希往后在类似国际场合发表意见,使用马来语。
网民 Jimmy Cng (https://goo.gl/iZCy5A)说,“问题是要理解你说什么已经是一个难题了,要怎样理解其内容呢?”
网民Chuah Chuah(https://goo.gl/EBq3md)也说,“不是不关注内容,是他发音不准听不到内容是什么。”
可由其他人代劳
网民Sunny Coolstreetguy (https://goo.gl/QOIIBz)抨击道,“过于宽容反而会让人感到虚伪。你知道他在什么场合,以什么身份演讲吗?联合国,代表国家。要学好英语、要对英语说不好的人多宽容不适于这个情况。假如他不能胜任,可由其他部长或驻联合国大使代劳,没有人会笑他的。”
Chai Sy(https://goo.gl/LOMKqK) 还找出了我国在非英语国家中的排行,“大马在全世界里非英文为主的国家排名14。在亚洲就只有大马跟新加玻入围吧了!这是为什么大马人民觉得我们的领袖一定要能说出流利的英语!这很重要!”
网民Tau Tai(https://goo.gl/zLJA4E)说道,“英语不好没关系!他大可讲大马国语……”
网民Alpha Tay Jong Sen(https://goo.gl/dh8FfA)表示同, “联合国是世界各国不同语言人士通过现场专业翻译人员即时翻译的方式下沟通的,参加联合国会议的人士有很大比例不会英文。”
一周至HIT:正能量赞美 最佳上学礼物
孩子上学向来都是父母最“头痛”的事情,不愿上课、厌学情绪、闹别扭、发脾气…,让许多现代家长束手无策,总要软硬兼施。
美国维吉尼亚州日前就有一名父亲自拍了一则短片,片中他抱著年幼的女儿站在镜子前面,不断说著“我很坚强”、“我很勇敢”、“我是个聪明的小孩”以及“我很幸运”等等的正能量字眼,并让女儿重复他所说的每一句话。
年纪尚轻的小女孩也许不一定能明白这些赞美词的含义,但无形中却能够激励女孩,让她带著这一份满满的正能量,开开心心上课去,心思颇为细腻。
在这个长达1分钟28秒的短片上载到加州影音平台Junkin Media(https://www.jukinmedia.com/licensing/view/940953)后,立刻被转发到多个社交媒体,不少看过影片的网友大赞这名父亲的巧思,并表示将会效仿他的举动,消除孩子们对于开学及上课的恐惧感。
好图一赞:啃老族 断不了奶
在低薪、高物价和不景气下,“养儿防老”已是痴心妄想,社会出现越来越多年轻人窝在家,成为父母的负担。
“啃老族”源自“NEET”(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一词,专指那些在义务教育结束后,不升学、不工作不参加职业培训的年轻人。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
摘自buzzhead网站的图形象化地展示了已是壮年,并有谋生能力的啃老族,仍未“断奶”,宛如婴儿般,吸食著父母积蓄,靠父母供养的同时自己却坐在舒适的摇椅上,逍遥快活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