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7日讯)新加坡选区范围检讨报告3月11日公布,新加坡国会反对党领袖兼工人党秘书长毕丹星认为,使用“人口增长”来解释近年来最激进的选区重划,难以令人信服。
他也认为,这次的选区范围重划,是近年来“幅度最大”的一次,他质疑选区划分的公平性,并促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公开一些分区的得票率。
毕丹星也是阿裕尼集选区议员,周二(25日)透过面子书发文,首次对新加坡选区范围检讨报告发表看法。
他说,对许多密切关注这份报告的政治观察员而言,用“人口增长”来解释近年来幅度最大(radical)的选区重划,实在令人难以置信。选区范围很重要,而它们改变的理由也非常重要。
新加坡来届大选,选区数从31个增加到33个。单选区和集选区总数虽然只各增一个,但超过2/3的选区都出现调整,包括外界视为热点区的西海岸、东海岸、马林百列和淡滨尼集选区。
相较于往年的报告,选区范围检讨委员会在本次报告中,更大篇幅地针对个别选区,说明调整选区范围时的具体考量因素。
2015年新加坡大选,时任新加坡司法部兼交通部政务部长穆仁理曾代表人民行动党出战阿裕尼集选区,但不敌包括毕丹星在内的工人党团队。穆仁理在2016年武吉巴督区补选中再次上阵,并赢得议席。
毕丹星说,时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曾在2016年武吉巴督区补选时告诉媒体,若把阿裕尼集选区的一部分划为单选区,穆仁理早在2015年就能当选,因为他负责的分区是整个集选区中人民行动党得票率最高的。
“这意味著,就算是在集选区,人民行动党仍密切关注个别分区和投票区的选举成绩。”
他以此为例,要求李显龙或人民行动党公布来届大选中,原属马林百列集选区、如今划入东海岸集选区的15个投票区的得票率,好让公众自行判断。
东海岸集选区是工人党强攻的选区之一,它如今吸收来自毗邻马林百列集选区的如切分区。
毕丹星解释说,为什么选区范围检讨委员会的工作,对一般新加坡人至关重要?因为新加坡人都希望在这个称之为家的国家里拥有真正的归属感——建立一个健全且稳固的社会契约,以塑造信任,让每个人都愿意投入建设大家共同的未来。
“最新的选区划分报告只是让我们看清,要真正建立一个讲公正、讲平等的民主社会,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