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5日讯) 67岁的全科医生从小瘫痪,只能以轮椅代步,但他热爱运动奔跑了50载。他罹患第四期血癌,坚强战胜病魔后又重回跑道。征战了逾百场马拉松赛事后,他认为人生就像马拉松,会有很多斜坡、弯道和障碍,必须克服这些挑战,坚定地朝著目标前进。
《8视界新闻网》报导,陈建民在两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从此双脚瘫痪,日常生活需要依靠轮椅。但他没有停滞不前,而是攻读生理学和医科的学位,还从16岁起用轮椅“奔跑”,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陈建民起初摇著轮椅只能跑几百公尺短距离,后来越跑越长、越跑越远。他在23岁时参加新加坡马拉松赛,在4个小时跑完42.195公里。他是我国首名轮椅马拉松运动员,之后还代表我国参加了1988年首届残奥会。
他还在2009年确诊罹患第四期血癌(leukemia),进行了化疗和骨髓移植,康复后重拾奔跑的爱好。
半个世纪来,他辗转多地,参加了100多场马拉松赛,持续为残疾运动和残疾群体发声,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和参赛,为慈善组织筹集了超过1800万新元款项。
根据早前报道,去年1月31日至2月6日,陈建民跨越了七大洲,成为全球首名在7天内完成7场马拉松赛的轮椅运动员。
退役后复出训练并不容易
他接受《8视界新闻网》采访时表示,当时为了纪念运动生涯50年的里程碑,虽然途中遇到很多困难,包括缺乏睡眠和轮椅故障,幸好都顺利克服,最终创造纪录。他感到非常高兴,因此决定退役。
不过,在休息了一年又8个月之后,陈建民感到健康状况大不如前。由于减少了运动量,而且长时间坐在轮椅上,他的皮肤开裂感到疼痛,血压增高,体重增加,于是考虑是否应该重拾运动。
恰逢上个月庆祝血癌痊愈15周年,他决定复出,报名参加下个星期天(12月1日)举行的渣打银行马拉松赛。
恢复训练并非易事,陈建民发现自己身材发胖,无法坐进狭窄的轮椅车里,只好先减肥,并用其他轮椅来锻炼,而且很快就气喘吁吁,甚至无法举起5公斤重的哑铃。
此外,身为医生的他工作繁忙,只能每天在上班前或下班后抽空练习。“在诊所很忙,所以我(每天)抽出的时间就是20分钟。不需要很长的时间,这20分钟好好练习,所以是有效果的。”
几周前陈建民奔跑了一半路程就停下轮椅,但现在体力恢复,健康状况也有所好转,对顺利完赛充满信心。
他查看渣打银行马拉松赛的路线后,发现有两大挑战。首先是分别位于奥菲亚路(Ophir Road)和安德逊桥(Anderson Bridge)的两个长距离的大斜坡。其次是在多个路口需要把一米多长的轮椅U转。
他近期也针对这两个方面加强训练,包括在清晨穿著反光背心在偏僻道路的斜坡练习爬坡,以及在多层停车场练习U转。
希望为有需要群体筹款
他的个人最好成绩是1小时40分钟,他希望这次能跑进2小时20分钟。
陈建民说:“目标不一样了,年轻的时候可以说,我要趁这个机会打破纪录,争取一个金牌,来得到一个光荣。但是现在跑马拉松是我的兴趣而已,是维持健康……我的目标就是,藉著马拉松来筹钱帮助社会方面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他指出,15年前在国大医院接受血癌治疗时获得了很多人的帮助,因此这次参赛希望为有经济困难的国大医院癌症病患筹款。
陈建民强调,马拉松不仅关乎一个42.195公里赛程,更关乎坚韧、希望和永不放弃的力量。对他来说,马拉松不只是一项体育,同时象征著他的人生旅程。其中的斜坡、弯道和障碍,就像是他一路走来所面对并克服了的困难。
“我们人生的路程,很重要的就是,要找到你最有兴趣的事情并集中精神。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标,不要放弃,要一直追求这个目标、这个愿望。”
他也鼓励大家培养运动的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只是说你抽一点点时间,但是要有耐心。如果你能够每天花10、15分钟时间锻炼,你会发现(这)对身体、对体力、对生活素质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