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打丁宜12日讯)柔佛河上游污染除了影响到柔南地区的自来水供应,也影响当地渔民的生计。
柔佛河上游10月31日发生因采砂活动导致泥池崩堤,淤泥流入下游使水源污染,导致4座滤水站被迫暂停运作,新山、哥打丁宜、振林山、士姑来和古来等地区水供受影响,这起事故发生后的第6天,水供才全面恢复供应。
除了近120万人面对制水之苦,这起污染事件也导致超过一公吨的各类鱼类死亡。
32岁来自沙翁槟榔原住民村的渔民阿兹占向《大都会日报》透露,由于河水污染导致他们无法捕鱼,陷入经济窘境。
他说,除了采砂活动,柔佛河沿岸也有几间油棕厂和肥料厂。
他透露,柔佛河水域是白顺公(baung)、巴丁鱼(patin)、鲫鱼(lampam)、打巴鱼(tapah)、牛鱼(kelabau)、顺壳鱼(ketutu)、吉罗鱼(jelawat)和淡水虾等鱼类的栖息地,如今因污染而全部死亡,包括幼鱼,且鱼群栖息环境也遭破坏。
“我们只能把所有寄望托付在林桂河,但那条河之前也受污染,因此渔获也减少许多。西波河(Sungai Sibol)的情况更糟糕。”
阿兹占表示,当地大部分居民以捕鱼为生,只有少数人兼职割胶或采集森林资源,但利润很少,更本无法支撑,居民未来的出路成了未知数。
39岁的渔民玛祖里说,莎翁河现在犹如僵尸河,很多死鱼漂浮在水面还发出恶臭,造成污染。
“在淤泥池决堤之前,这条河还很健康,但现在一切都改变了,河床也变浅。”
他透露,采砂公司至今没有与渔民们会面。
“我们不确定是否有赔偿,但至少也必须为此事负责,为我们提供援助,因为河水恢复,可能需花上一年的时间。”
他说,渔民也担心由于其他公司的采砂活动也还在进行,担心有关(污染)事件还会发生,将被迫另寻出路。
莎翁槟榔原住民村村长玛吉江丹透露,上世纪80年代还未有道路开发,当时村民都乘船到哥打丁宜买东西。
他表示,该地区共有三个原住民村落,皆靠捕鱼为生。
“以前这里的河水清澈,我们甚至可以直接饮用河水,河流周边都是森林,但现在几乎每年都发生污染事件,我们也感到疲累。”
另一方面,柔州公共工程、交通、基设和通讯行政议员莫哈末法兹里受询时透露,柔佛河污染事件的调查,全交给环境局处理。
他说,当局很快就采取行动,包括暂停采砂活动,并吊销执照,州政府也要求该公司承担污染事件造成的损失。
“此外,柔州政府也打算将柔佛河宪报列为水源保护区,禁止任何违法活动造成水源污染。”
莎翁槟榔渔民联谊会主席嘉斯尼对此表示欢迎,并希望能尽快处理,以预防污染事件。
他说,若柔佛河列入宪报,希望柔佛汀河沿河一带的采矿沙活动和工厂,遵守柔州政府、水利与灌溉局、国家水务委员会和环境局等相关单位的调理,确保柔佛河水不受污染。
“柔佛河是柔佛人的命脉,希望政府能严肃看待,因为柔佛河污染已经不是新鲜事,到底谁应该负起责任。”
柔佛州绿地环境保护协会主席P.西瓦古玛表示,河流污染问题需要采取适当的对付行动。
“当局在柔佛河流污染事件不能妥协,因为一旦河流污染,会对各方造成困扰和影响。”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