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17日讯)今天是新学年开学首日,也正值农历正月二十,即华人传统节日“天穿日”,以客家人居多的马接峇鲁新村村民今日纷纷吃上炸年糕“补天穿”,传统滋味继续在村内飘香!
“天穿日”为客家人的传统节日,也俗称“小过年”,按照过往习俗,客家人在这一天都会放下手上的活,休息一天,并享用炸年糕,寓意“年糕补天”。

《东方日报》记者今日走入马接峇鲁新村,发现尽管大部分的人早已忘记此节日,但在人情味浓厚的新村,天穿日吃年糕的传统并未有随著时代变化式微。
尤其是年长的一辈依旧维持传统,在天穿日甚至早两天前享用年糕,若在家没有炸年糕,也会到村内咖啡店购买热呼呼的炸年糕,足见村民对天穿日的重视。
现年62岁的戴瑞云是村内的年糕女小贩,尽管已是阿嬷级人物,但在制作糕点上仍坚持亲力亲为,并在住家酝酿好滋味,并送到村内咖啡店售卖。

她在受访时指出,她来自一个制作糕点及包点的家族,小时候经常看著婆婆、婶婶在家制作糕点,耳濡目染下自己也学习了其中的窍门。
“我是客家人,早期我曾摆摊卖薄饼、芋头饭数年,现在就完全专注在住家制作糕点,我拿手的包括椰浆饭、炒东炎米粉、芋头糕、菜糕、炸年糕、炸香蕉糕等。”
戴瑞云的招牌炸年糕,年糕是她亲制,不另外兜售,只用于炸年糕,加上严格把关番薯品质,令她的炸年糕甜度适中,也可尝到松软恰好的番薯,集“香甜脆糯”一身,凡尝过必难以忘怀。

她也不吝啬分享其年糕做法,即使用面粉与蛋糕粉,前者的比例需高过后者,加上盐调味,按自身的需求调整粉糊的浓稠度,再把块状番薯与年糕沾粉下热锅油炸,即可上桌。
“我平常天大概可以卖出30至40片,有时候甚至可以卖出70至80片。由于家中没有大型烹煮器具,无法大量生产,我制作的年糕的量,只足以用来炸年糕。”
“天穿日吃年糕是一项传统,我们家三代人也会在这一天吃热腾腾的炸年糕,像是我的孙子以及女儿,都喜欢单单炸年糕,不放其他的配料。”

早期村民割胶维生 天穿日休息一天
另一方面,甲州前行政议员兼前马接州议员拿督赖明忠指出,相传女娲娘娘在天穿日补天,为此客家人会用年糕“补天”。
“早些年每逢天穿日,新村村内以割胶维生的村民们都会选择在这天休息,并会制作糕点享用。”

“村民们希望用年糕把的穿洞的天补好,祈求一年平安及风调雨顺,以免天一直下雨,影响务农工作。”
“天穿日也是客家人的‘小过年’,这犹如是福建人的‘拜天公’,一般上在客家海、陆丰人会比较注重这节日,但遗憾的是,大部分的人逐渐淡忘这节日及其缘由。”

马接峇鲁新村村长戴碧源则说,天穿日是客家人特有的节日,村民们都会在这日吃炸年糕,一些村民若要省事,也会到咖啡店直接购买炸年糕。
“这是我们客家人的传统,但如今年轻一代都已经忘了天穿日吃年糕的意义。在我们的新村仍可品尝到炸年糕,像是戴瑞云的手工炸年糕,十分香脆且不太甜腻。”
马接峇鲁新村村委会成员林树福则说,尽管他是海南人,但在村内待久了也学会了客家人习俗,即在天穿日吃年糕。

“马接峇鲁新村村民可说是超过95%都是客家人,海南人在这里占少数,约3至5%。”
“这习俗是我爸爸传承下来,我小时候不了解,还问爸爸为何在天穿日要特地炸年糕,那时父亲回答说是不要给天一直下雨,可能担心影响割胶生计。”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