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31日讯)古生物学学者初步判断,日前遭人破坏的玛素叻山洞动物颌骨及牙齿化石,属于鹿科动物所有,预计拥有超过1万年的历史!
同时,科研团队也成功在洞内相同地质年龄的石层中,发现人猿及猪科的牙齿化石。
古生物学学者林泽昇表示,依据初步评估,玛素叻洞内受损的化石是属于鹿科动物,即体型介于中小型鹿种麂(kijang)至我国大型鹿种水鹿(sambar)之间的鹿种。
他解释,体型介于麂及水鹿的鹿种繁多,有的鹿种可能已经灭绝,有的则不再生存于马来西亚,只能在外国,如缅甸及印尼寻获踪影。
“无论如何,科研团队还需更深入及详细地研究,方能鉴定化石的鹿种。”
他是在今日由霹雳州立公园机构的安排下,连同马来亚大学地质学高级讲师罗斯法蒂哈进入玛素叻洞进行考察后,向《东方日报》这么指出。
此外,依据林泽昇的观察,该颌骨及牙齿化石应该是动物的下颌骨,而初步估计,该化石的历史可追溯至“更新世”时期,即1万至250万年前,确实的年份仍需送往实验室进行鉴定。
“玛素叻洞发现的化石位置与早前在务边发现的剑齿象化石不一样,剑齿象的化石是嵌在石壁内,不易脱落,但玛苏叻洞的化石却是露出石层外,牙齿下方悬空,只要稍微受力就会被折断。”
他也指玛素叻洞的颌骨化石位置,处在普通人的腰部之上,误踩而破坏及化石的可能性不大。
询及受损的化石是否能够修复时,林泽昇表示,目前已向有关当局提出2项建议,其一是将化石挖出及带返实验室进行修复,其二则是利用特定的粘剂,将已脱落的碎片逐片黏回去。
另一方面,他坦言,科研团队今日也成功在洞内相同地质年龄层的石层,寻获另2个动物化石,初步判断是人猿与山猪的牙齿。
“大马半岛如今已没有野生人猿。我国在2013年发现首个人猿化石后,霹雳州至今已有10个地点发现人猿化石,而发现越多的人猿化石或数据,将有助于专家鉴定及探讨人猿在半岛消失的原因。”
负责近打谷地质公园项目的霹雳州立公园机构将探讨及拟定玛素叻山洞化石遗址的保护计划与相关措施。
该机构总经理萨里扎向《东方日报》表示,该机构安排学者进行实地考察,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玛素叻洞内的化石,比如属于什么动物及属于什么地质年代等。
“我们将等待更详细的研究报告出炉,并会听取专家给予的建议,积极规划玛素叻洞化石遗址的保护计划及相关措施。”
较早前,能源及天然资源部部长拿督三苏安努亚曾到访玛素叻洞穴,并向媒体表示,该洞穴具有潜质成为近打谷地质公园的第19个地质区域。
怡保市政厅在随后也宣布在玛苏叻山脚下,打造城市耕种项目,并计划将玛素叻山洞发展成为“受管制旅游区”。
新闻背景:
坐落在昆仑浪休闲公园附近的玛素叻洞穴是在一年前发现藏有哺乳动物化石,惟在今年3月18日,当地导游负责人之一的米卡却在面子书上传数张照片,指《Angkara Cinta》剧组在洞内进行拍摄期间,涉嫌破坏化石。
除了化石遭受破坏,洞内也发现有涂鸦、垃圾及洞壁遭人熏黑的痕迹,相关贴文随即引起网民关注,并留言讨伐破坏化石者,有者更发起“罢看”《Angkara Cinta》电视剧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