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31日讯)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打乱了许多人的生活,过去在街道或露天地点做生意的流动摊贩生计大受打击,一些小贩鼓起勇气按下了直播键,当上“素人主播”,意外开拓新市场,生意量翻了好几倍。
过去在网络行销市场,商家大多只将商品以照片上传到平台销售,但近来不难发现,如今单纯的将商品放上平台售卖,已无法再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晚餐时段的傍晚7时至晚上10时是直播的“黄金时段”,打开社交媒体,形形色色的各类商品都在直播,海鲜、水果、衣服和各类生活用品等,不同的直播间吸引了不同的消费群体。
“来呀!来呀!大家快来帮我分享,只要满50人,我就送出一份礼物!”这并非走在街道上所听到的小贩叫卖声,而是来自“素人主播”的直播叫卖声,观看直播的人数也从个位数逐渐上升。
在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前,26岁的素人主播姚凯翔是一名流动摊贩,曾在新加坡工作多年,回到新山接手父母的生意,在早市和夜市售卖袜子。
“行管令期间没办法外出摆摊,我想这也不是办法,就试著开设面子书专页‘C&K Online Shop’售卖袜子和毛巾,开始做直播。”
姚凯翔准备一台手机、一部平板电脑,旁边还有一名小助理在操作电脑,协助将直播分享至其他平台,同时记下买家下单信息。
在直播间,只见姚凯翔拿著袜子比划,滔滔不绝的介绍袜子的特色,网友接连下单,约30分钟的直播时间内,成交30多单的生意。
姚凯翔告诉《东方日报》,刚开始直播时,没什么观众,确实有点尴尬,但必须硬著头皮做下去,慢慢就累积观众。
“直播要很会讲话,要习惯面对镜头,而且要不时与网友互动聊天才能吸引人。此外,要送些小礼物回馈网友帮忙分享直播,我也是看不同的人直播,从中学习。”
在行管令期间,姚凯翔在网上直播售卖袜子和毛巾,高峰期有200馀人在观看直播,单日销售量破千令吉,比在早市或夜市的生意来得好。
“在早市或夜市,我们都是以3双10令吉的价格售卖,直播时则是以一打的量售卖,但提供免运费。网上的价格比较便宜,但顾客买的量大,以薄利多销的方式销售。”
随著行管令进入复原期,姚凯翔的早市和夜市生意也恢复,但他仍继续直播生意。
“我早市和夜市约有11个地点要摆摊,没有摆摊的时间就在家开直播做生意。”
他透露,目前直播每月约有3000令吉的收入,早夜市则有4000令吉左右。
直播卖包点 高峰期销售额破万
原本在早夜市售卖包点的夫妻行动管制令期间转以直播方式售卖,生意量在高峰期竟达上万令吉。
柔南流动小商公会青年团团长曾学创与太太在行管令通过所开设的面子书专页“美心批发与零售”直播售卖包点,生意大好。
曾学创透露,太太过去也有直播售卖水晶,因管制令的缘故,夫妻俩便将包点生意转战到社交平台,由太太直播,他在旁协助记下买家下单资料。
在高峰期间,单日订单可达200至300张订单,销售额破万令吉。他们要忙著打包,安排司机帮忙送货。至于早夜市摆摊期间,最好的业绩是一天约2000至3000令吉的销售额。
“行管令期间,很多私召车司机的生计受影响,我们也与他们合作,由他们协助送货。高峰期间,有10辆私召车帮忙派送包点。”
曾学创坦言,没想到这次的疫情危机成了转机,他们通过直播让消费者参与互动,也有一种“竞争”心态,看到别人下单,也会跟著下单,因此直播时生意比较好。
由于直播需要处理订单,安排出货,曾学创暂时没有进行直播,只在专页上不时更新在特定时段开放下单。
“因为包点的种类很多,因此直播拿单比较难整理,加上早夜市已可做生意,因此暂时没有做直播。”
摊贩同行看直播偷师
直播成为销售趋势,如今人人都能成为主播,姚凯翔通过直播售卖商品取得很好反应,同行也观摩学习。
约访当天,姚凯翔在进行直播,3名年轻流动摊贩在直播间观摩,学习如何直播销售。
他们皆表示,如今流动摊贩的生意已不如从前,商品价格相当竞争,网上售卖的商品价格更便宜,因此他们也希望能观摩直播销售的方式,为生意转型。
姚凯翔透露,流动摊贩需要提前外出准备,要开档收档,而且也受气候因素影响。
“早夜市摆摊,会面对风吹日晒雨淋,有时候没有生意,连油钱都赚不到。至于直播,只要在房间,有手机和网络就可以了,但比较麻烦是要对帐、对单和进行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