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23日讯)城市关怀中心创办人李凌利在行动管制令期间为了节省中心的成本开销,重新踏入已阔别10年的厨房,每天凌晨2时起床开始制作面包,只为让中心约60名学员有面包可当早餐果腹,爱心面包不但深受学员欢迎,也把他们都“养胖”了。
生性开朗、爱笑的李凌利,是城市关怀中心辅导员,也是教会传道。行动管制令实施后,教会活动和城市关怀中心活动喊停,让平日忙碌的她也难得赋闲在家。
但她依然闲不来下,在这两个月以来,从最初制作便当、中式糕点、果冻甜点点心,如今制作西式面包和蛋糕。
她笑言,制作面包时一直试吃,岂料因此开始长肉,在这段期间把自己和学生们都“养胖”了。
《东方日报》团队前往李凌利的家中采访,已有几名城市关怀中心学员担任小帮手的工作,一边等待新鲜面包出炉。
自制面包成本较低
李凌利笑说,虽然家里有厨房,但在过去10年来只是充当摆设,厨具及厨房小家电都已经送人或不再使用。
为了制作面包,她花逾600令吉购买烤箱,每天早睡早起,晚上8时休息,凌晨2时起床,就是为制作包给学员们当早餐。
李凌利说,每一次都是在自我挑战,成功做了一次之后,下一次可能就忘了怎么做。
她自认,厨艺烘焙不专业,但是通过摸索制作出来的成果还不错,甚至有人建议她制作糕点面包义卖。
“我觉得自己不专业,不能跟专业面包师傅相比。我曾经制作白糖糕失败,看似简单,却一直做不成功,反而面包糕点难不倒我。”
李凌利透露,由于自制西式面包的成本较低,在外购买一个面包平均都要2令吉至3令吉,加上学生们也不常有机会吃上西式面包,因此这也成为她持续每天制作面包的动力。
“制作面包也是蛮舒压的事情,也让自己心情愉悦。学生们吃得开心,我也觉得相当有成就感。”
碍于行管令限制不能群聚,她说,否则会教导学生们一起动手制作面包,一同感受乐趣。
虽然也不确定在有条件行动管制令结束后,是否还有时间为学生们制作面包当早餐,但李凌利用心之处,却让身边亲友和学生们看在眼里。学生们每天吃著她亲手制作的面包,朋友们传授制作窍门或借出烘焙用具。
另外,由于新冠病毒疫情关系,属于非营利机构的城市关怀中心原定今年8月举办筹款晚宴,因疫情而取消。
李凌利表示,上述晚宴取消后,导致中心资金减少,她希望善心人士提供食物干粮给该中心,协助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