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株巴辖4日讯)国内油棕种植缺乏核心竞争力,油棕种植业者不但担忧竞争者降价抛售油棕,又须解决布袋虫和灵芝菌带来的亏损,再加上近两年出现“棕油跌,地价涨”的吊诡现象,令位于乡镇地区的小园主犹豫是否要“弃地改种”。
根据房地产仲介透露,峇株巴辖的农业地段买卖价皆有买主主导,并没有规范的市场价格,而在危机就是转机的心态下,一些投资者趁行情回软置地,并看好未来地皮走势,促使今年截至8月的交易量与去年同时期相比要高出约30%,惟不排除是唱筹量沙的买卖手段。
据悉,若地点、土质佳与油棕树树龄不超过10年的一段土地,交易价格可喊至每英亩15万至18万令吉,二段土地的价格则介于8万至10万令吉。
此外,地理位置佳的农业转换地,价格在今年内更被炒至每平方公尺约10至12令吉,相等于每英亩可开价约40万令吉,令不少年事已高的小园主考虑卖地养老。
然而,柔佛州油棕商公会主席苏添福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表示,尽管地主愿意卖,地价也被估得很高,惟买主未必愿意高价买单,因此市场交易量涨幅并不明显,在此时有意脱售芭地的小园主仅占少数不到3%。
他解释,8月份的油棕价格与今年初相比有所回弹,已恢复至每公吨320令吉的市场价,因此大部分的油棕小园主在能维持薄利的情况下,仍会选择继续种植。
“油棕农业地的市场实际交易数额看似利润颇高,但实际上卖家价格放软才促使交易量提升,因此不鼓励小园主在油棕期货价格不稳定之际变卖芭地。”
柔佛州油棕商公会顾问周颖杰则透露,麻坡区的农业种植地买卖行情,每英亩价格介于8万至13万令吉,惟价格比起去年年初的情况而言,跌了至少4万令吉。
他说,有鉴于此,麻坡的小园主更倾向于改种多过卖地,因为改种的收益更大,其中就有小园主将部分油棕推了改种利润更高的香蕉,推算20英亩的农地每年能有高达价值40万令吉的收成。
不过,周颖杰认为,在油棕市场持续低靡的情况下,不排除在接下来进一步影响地皮价格,进而出现脱售土地的情况。也有不少而小园主考虑改种榴莲,来抬高油棕芭地的身价。
“小园主平均每月需花费至少250令吉来维持员工、施肥、除害等工作,现有的油棕价格一直游走在每公吨300令吉边缘,可能真的难以维持,才会有小园主考虑卖地转行。”
同行压价脱售棕果破坏行情
油棕园小园主兼中江村长谢忠诚透露,不少同行为求尽快脱售棕果套现,不惜调低价格至少20令吉,尽管数额不大,但在行情不好的情况下,还是造成了业界“内伤”。
他透露,在油棕行情日渐疲软的情况下,有不少地皮少过10英亩的小园主会考虑脱售农地。
“过去几年农地卖价能到每英亩8万令吉就属于高价,但现在很多卖家都会开出高至约10万令吉的价格。不过,基于农地行情起伏不定,也不好断言是否现在是否为售地的好时机。”
谢忠诚进一步解释,农业地价格涨跌是胥视市场需求及升值空间,很多人误以为油棕价格下滑,农地也跟著跌价,但其实价格走低的都是地理位置不好的二段地,地理位置处在大路旁和周边发展有潜力的一段地,价格反而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