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株巴辖2日讯)随著“斜杠青年”一词颇受年轻人追捧,越来越多90后选择从城市回流乡城生活,踏出舒适圈尝试以多栖生活找回对生活的热忱,这也让身为二线城镇的峇株巴辖一跃成为“斜杠热区”。
斜杠青年(亦作Slash族、弹性就业青年或斜杠族)始自美国纽约女专栏作家及谘询师马奇艾波赫的畅销书《不能只打一份工︰多重压力下的职场求生术》的一种工作态度。斜杠青年采取的是一种多重事业的路向,不再满足于专一职业的工作模式,而是选择有多重职业及身份的生活。
二线城市出现斜杠青年现象,并非指一线城市中没有或者是不适合斜杠青年生存,而是二线城镇在各个行业领域上的“待开发”,似乎更适合与斜杠青年发生经济上的化学反应。
24岁的李颖俐原在吉隆坡工作,碍于两点一线的生活过于单一,去年毅然决定辞职返乡,目前在一家车行担任客服人员,业馀时间兼顾网卖与社区媒体经营工作。
她说,自己不希望在年轻的年纪就享受安逸,或是花心思去追求升职加薪,反而更看重完成一件事后的满足感,从而寻获自我价值。
“我在大学修的是大众传播系,因此经营网卖、社区媒体赚取产品或广告收入也算是学以致用。这样的跨领域工作也无形帮助我在正职加值,扩大了我的职场视野。 ”
李颖俐透露,在峇株巴辖确实比在其他二线城市,如麻坡、居銮更容易看到斜杠青年的踪影,也庆幸自己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杠友”一起努力,为枯燥的生活带来一丝确幸。
28岁的廿四节令鼓教练张维晋,4年前放弃在吉隆坡的高薪助理工作后,返回家乡峇株巴辖,全职投入斜杠生活,目前拥有社交媒体管理、广告销售与社区导览员等多重身份。
他说,当时的廿四节令鼓、社交媒体管理和社区导览工作,在峇株巴辖都是冷门行业,但他希望能透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家乡推动这些新兴领域的发展。
在初期,他也思考过自己是不是只是一股脑穷忙,毕竟在工作量增大的同时,却未能获得对等的薪金报酬,这也才敲醒他对于斜杠的憧憬。
“斜杠发展都是从兴趣转变成工作,但这无形中会减少了你对兴趣的热爱,所以想成为斜杠青年,你必须坚持,否则很容易还没开始就想放弃。”
张维晋坚持4年终于迎来财务稳定,他提醒想加入斜杠行列的年轻朋友认真做好理财规划,因为“自由工作”意味著财务不稳定及缺乏未来保障,因此需要拥有更多的储蓄来应付未来的生活。
“一般上我都会把收入的20%用作存款,50%为生活开销,其馀的30%会用于自我增值,确保自己能够赶上多元行业发展的速度。”
检视自身能力 免陷财务危机
根据大马报穷局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18年10月,国内共有11万4969人纳入穷籍,其中6万8027名破产者年龄介于21岁至40岁的年轻人。
上述情况令人忧心年轻人是否欠缺正确的理财观念,特别是踏入斜杠行列的90后,会否更易面临失业的情况,进而导致财务危机。
经济学者蔡维衍认为,“斜杠现象”的兴起或在未来阻碍国内经济增长的绊脚石,这群青年也有可能因盲目跟风而失去工作的动力。
“年轻人喜欢的裸辞到国外旅游,或成为自由工作者不受约束的风气,其实都源自拥有完整社会福利的西方国家,但大马情况正好相反,没有了稳定收入等于没有生活依靠。”
不过,蔡维衍仍鼓励年轻人勇于尝试新事物来激发工作创造力,惟需先检视自身能力或经济底线,且鞭策自己自律工作,否则容易将“斜杠”变成“失业”。
另一方面,他也冀望政府与时并进,了解国内斜杠青年的基本需求,提供这群非典型社会新鲜人更多的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