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20日讯)行善积德乃大部分华人迎接农历新年的习俗,甲州善心人士每年把物资和红包送到慈善机构数量也是维持不变,惟义工盼此观念能有所改变,不只是选在农历新年期间,而是常年送暖达到真正关怀弱势的目的。
2年前与友人加入义工行列的王英凤向《东方日报》指出,每年的农历新年前夕,都会有善心人士拜访老人院、孤儿院或残障儿童院,有者甚至捐赠一罗里的物资,然而农历新年后这类慈善活动就会暂停,令慈善机构出现“断粮”的窘境。
“原因有几项,其一是部分收留机构员工不多,人手有限,无法每餐煮给院里的人;其二就是物资过多,担心过期,或不实用,而被迫卖出去,听说有小部分是卖给杂货店。”
推5令吉饭盒计划
她表示,本身曾到一间机构,协助腾出作为储存物资的空间,整理时发现没用到的物资,数量就犹如一间小杂货店。这包括白米、尿片、饼干、一罐罐食用油、罐头等,一旦员工没检查,东西过期只能丢弃,造成浪费。
这造成,善心人士捐出的物资,并没让老人、孤儿们真正受惠。在了解真正需求后,她开始与友人展开“5令吉饭盒计划”。
她表示,饭盒计划包含饮料、白饭及一菜一肉。自推行以来,农历新年前一个月必会有特别多人响应,几乎每天午餐晚餐,都有善心人士赞助50至100盒。
“新年后赞助的人就非常少。因此我希望大家可以改变思想,行善这件事,不是等到农历新年才做。”
鼓励派红包取代物资
武吉峇鲁巴也依干民办老人院管委会主席拿督江雪霞坦言,她不时鼓励农历新年前来拜访的民众分发红包,取代物资,近年渐有部分年轻人响应。
“1962年成立至今,只收留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允许他们外出,但不能使用煤气煮食,避免火灾。每年所获得的米、食油、饼干等数量过多,用不完。”
她坦言,老人院目前有35人,每天有至少一餐由外人捐助,因此农历新年期间收到的粮食鲜少用到,只好每半年清理。过期的丢弃,未过期的就低价卖给附近马来甘榜贫户,以维持院里日常开销。
“不了解其他收留机构如何处理,但我绝不认同卖给杂货店。我们低价卖给有需要的贫户,算是一项两全其美的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