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小非华裔学子人数增长,由于华小的主要教学媒介语是华文,非华裔学子在学习路上尝尽苦与乐,深奥的古诗及成语让他们苦恼,然而学习华文能与不同种族的同学交流,让他们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就读峇株巴辖华南小学的巫裔学生法蒂(12岁)在家中排行老幺,上有哥哥及姐姐。父母亲在她5岁时送她到以华文为教学语的幼稚园及华小读书,使她成为家中唯一一个接受华文教育的孩子。
“父母送我到华小就读的原因,相信是希望我能多掌握一种语言。”
然而,自小在没有华文环境的情况下成长的法蒂回忆当初父母把她送到幼稚园的情景,坦言上述决定让她在求学路上倍感辛苦及苦恼。
她透露,由于不谙华语,她记得当时有一段日子,在幼稚园因语言不通根本没说话,甚至也没与其他同学玩耍。
“我与家人沟通都是用马来语,只有到学校才用华文沟通,庆幸在幼稚园老师细心带领及教导下,才慢慢掌握好华文。”
法蒂说,她就读华小,在众多科目中,华文还是她最难掌握的科目,尤其是古诗及成语,让她百思不得其解。
学习华文的路上虽然辛苦,但如今她在华语沟通方面已不成问题,她曾参与非华裔生组别的华文诗歌朗诵比赛,也曾在全峇英文演讲比赛荣获全峇冠军。
善用本身语言能力
“我深感开心的是身边亲友对我能以华文沟通感到惊讶不已。我希望能当一名医生,善用自己的语言能力及兴趣为社会服务。”
同样在华南小学就读的原住民洁妮(10岁)说得一口流利华语。学习华文对她来说并不困难,反之,她非常热爱在华小学习。“在华小读书让我可结交很多朋友,与各族朋友沟通也不成问题。”
洁妮透露,她是独生女,父亲是原住民,母亲是华裔,自小她在吉隆坡生活,当初只会以英语沟通,后因父亲转换工作地点的关系,把她转校到昔加末幼稚园及华小就读,自此开始学习华文之路。
华小的非华裔生增加,老师虽需付出额外时间教导跟不上进度的非华裔生而面对种种挑战,但各族同学之间在校内交融,让彼此更深一层了解对方的文化,促进各族之间的友好关系,却是国内华小的另一番美好景象。
在华南小学教导科学及英文科目的郑誉强表示,非华裔生对在学习科学术语方面,因不理解意思而感觉较为困难,他需多花些时间及心思,分开指导这些学生,“不过,在非华文科目的课目如马来文及英文,非华裔生的表现则会较为出色。”
也是该校课外活动的副校长的郑誉强说,学生的学习进度主要还是视乎各别学生的学习能力,目前可看到的是各族学生在同一屋檐下融洽相处,非华裔生也能在华小了解到华人的传统文化习俗,促进各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掌握多种语言助未来事业发展
华小受到非华裔家长青睐,受访巫裔家长坦言,送孩子到华小就读,担心孩子因非母语关系而影响学习进度及受到不同的文化冲击,但希望孩子能多掌握一种语言,以协助他们未来的事业发展。
育有2名孩子的巫裔母亲卡素是一名单亲妈妈,她为了让孩子掌握多一种语文,在儿子及女儿3岁时送他们到以华文教育为主的幼稚园上课,让他们自小就接触华语,就读华小时不会面对无法掌握华文的困难。
她透露,其华裔丈夫在孩子年幼时,就因病离世,如今一手撑起整个家的她,目前在华南小学当保安人员。
在华小工作的她看到小朋友们开心上学,加上华小校风良好及老师认真教学,让她欣慰一开始就决定让孩子在华小接受教育。
“一对儿女刚升上国中,本有想过送孩子到独中上课,但因顾虑到独中学费及家中的经济负担,便打消这个念头,让孩子在国中读书。我相信,孩子已在华小打好华文的基础,未来还是有助于他们的生活及事业发展。”
卡素说,当初她决定把孩子送到华小念书,身边亲友还替她担心,认为孩子会因语言不通的关系,影响学业及遭受不同的文化冲击。
“我看见孩子在华小结交了各族的朋友,从中了解到各族同学的传统佳节及文化,他们也在学业成绩方面取得不错的表现,我反而感到欣慰不已。”
卡素透露,身边亲友后来看见她把孩子送到华小就读后,孩子皆能操一口流利的华语,如今开始纷纷询问她,送孩子到华小就读的详情,似乎也有意把孩子送到华小就读。
华小校风良好有纪律
华南小学学生事务副校长林伟伦透露,多数家长相信是认为华小的校风良好,学生纪律和数理科成绩方面优异,选择将孩子送来华小就读。
他说,该校学生人数共有323名,非华裔生有20余名,包括巫裔、印裔、原住民及外籍学生。
“此外,一些非华裔生的家长受过高深教育,认为随著中国经济崛起,孩子若在华小学习华文,长大后会因谙华语而有助事业发展。”